□林新忠
传说崮山之巅有一小水湾,里面生长一种龙鱼,这种鱼随雨而生,随云而去,很是神奇。于是便产生了一睹“龙”容的念头。几天前的一次崮山之行,与之不期而遇,那小小的生灵却让我生发出些许的敬意与感动。
崮山位于栖霞与蓬莱交界处的苏家店镇境内,这里山势险峻,奇峰林立,树木葱笼,有“胶东小黄山”之称。崮山主峰东侧,视野开阔,怪石丛生,中有一龙敦石,相传是当年李世民征东时的御坐。龙敦石凸起在一块有三四铺炕大的巨石上,形状极像一个马鞍子,向北约一步也有一石,高与龙敦石相差无几,只是没了中间的鞍形,却如一条匍匐的大鲵,两石相隔不足一米,中间兜一个大大的椭圆,东西直径不足两米,东西各有一豁口,东边略高,西边低得只有一二厘米,整体看起来就像一个巨大的簸箕。由于刚下过雨的缘故,在这样一个大簸箕里存了一湾浅浅的水。本来就不大的小水湾,中间却平空多了一个巴掌大的石头,让一个小湾显得拥挤起来。湾底水深不过两三指,底部是一层黑黑的泥状物,看起来不是太明朗,若不仔细看,几乎看不出水里有任何动静。但是,要是伏下身子,把脸贴着水面,就会看到在湾底有一群一群的小生命在游动,长约一公分,身子瘦得很,通体透明,只在身子中间有一条黑线。噢,这就是龙鱼!当你在海拔400多米的崮山之巅发现这样一群顽强的生命的时候,此时你会从心底里发出由衷地赞叹,你会被这顽强的生命所震撼,你会油然而生出一种敬意,一种对生命的敬意
!其
貌不扬,甚至有些猥琐,简直不能把它称作鱼,更不可能与龙有什么牵连。不过你要是仔细端详,它的样子倒蛮可爱。看准了几条,手探进水里,双手一挤,正好捉住了两条,然后将其装进矿泉水瓶里。两个小家伙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在瓶里翻着跟头转。在透明的瓶里看龙鱼要比在湾里看清得多,把瓶子举过头顶,对着明亮的阳光,我这才发现它们的特别:这龙鱼竟然有那么多的腿,细细的,像一把小毛刷子;它的眼努力地向外突出,小的还没有一个小米粒大,像用细细的笔尖儿点上去的一对小黑点儿;还有尾巴,薄得几乎看不出来,游动的时候,小尾巴轻轻摆动,样子十分可爱。更令人惊奇的是,这小生灵游泳的姿态竟然是仰泳,无数条小腿儿,在身体的上方飘动,正如被风儿吹得起起伏伏的一片芦苇荡,这一片倒下,接着那一片起来,很是有趣。只有在它游累了,在水底兜圈子的时候,身体才偶尔正过来。说它叫龙鱼,还真的有点像龙,我看到了它的头部有两根细得几乎看不出来的须儿。
当地人告诉我们,把它叫作龙鱼是人们对它的厚爱。龙鱼的生命力可谓坚强,只要天下雨,湾里有水便会有鱼,天旱或是冬天的时候,没了水也就没了鱼。人们说,这龙鱼是天上的鱼,下雨的时候随云儿下来游玩,没水了也就变作了一片云儿升上了天。听了这一番话,我想要是真是这样的话,那这龙鱼也真的是非同一般了。仔细想一下,这非同一般也是应该,因为崮山本身就非同一般。这里曾留下过龙脉,大唐天子李世民当年东征的时候不是曾在这里安营扎寨的吗!
把龙鱼带回家里。清晨起来,看到小龙鱼游得正欢,心情也格外地好。突然有一天,我发现两条小龙鱼沉在水底,一动不动,我以为它是睡了,便用手指去触动一下它的身体,手刚触上去,鱼的身体便变了形,本来头是头,尾是尾,身子是身子,却一下子没了形状,身子整个地就像一缕儿烟儿似的,四散开去。抬头看窗外,天空中涌起了几缕淡淡的云,在湛蓝湛蓝的天空的映衬下,显得那么白那么白。我不知道那是不是我的龙鱼的化身!
新闻推荐
栖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栖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