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栖霞新闻 > 正文

栖霞凤凰庄培养过大批革命骨干 70年前,这里曾是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 抗大师生开展各种活动鼓舞群众的抗战信心

来源:今晨6点 2011-06-14 01:32   https://www.yybnet.net/

栖霞市大庄头镇有个小村叫凤凰庄,解放前叫东夼村。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的校址。

东夼村,位于巍巍牙山东麓,当年是仅100多户、400多人的小村庄。村子的东西两面都是高山,村西有一条小河,由北向南,蜿蜒而下。1941年,东夼村迎来了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的师生。山东抗大分校在东夼村一带历时4年之久,乡亲们随时可以看到学员们上课讨论、练兵习武的热火朝天场面。

学员教村民唱歌演节目

走进村子,一幅“拥护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的蓝色大标语还赫然入目。这是当年抗大宣传队队长葛宝贵在墙上书写的。

抗大三分校的师生来到村里,没有教室,村子中央的场院、东西两面的山岗,就是抗大学生的课堂。师生们在这里因陋就简,就地办学,铸就抗大精神。

村里的老年人回忆说,那时,战士们嘹亮的歌声,雄壮威武的操练号子,村里人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而抗大的学员们,还利用多种形式教育群众、发动群众。如,教当地村民唱革命歌曲、自编自演文艺节目等。战士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提高了群众觉悟,巩固了抗日根据地。抗大宣传队演出的节目,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至今依然镌刻在村民的脑海里。

村民称聂凤智将军是“老聂”

村里有3间低矮的小屋,墙皮已经剥落,屋瓦也已破碎,这就是当年聂凤智校长既办公又住宿的地方。不亲临此地,很难想像到聂大将军竟在这里度过了1000多个日夜,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革命骨干,把革命的火种播撒到胶东乃至全国的抗日战场上。

说起往事,抗战时期那火红的岁月,在凤凰庄老人的眼里还历历在目。这所房子,当初是村民王守进分得的胜利果实,现在已经几经易主。

聂凤智校长知识渊博,说起话来,妙语连珠,饶有趣味,而且态度和蔼可亲,村民们都愿意听他讲革命故事,与当地百姓交往颇深。老人们至今还称他为“老聂”。

抗大分校在栖霞历时4年

每当部队大集合,就是东夼村最热闹的时候。驻扎在邻近3个村子的全体学员队列整齐、步伐矫健,高唱着革命歌曲、喊着行军口号进入村庄时,全村老少都聚集到村头争相观看。村民对子弟兵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抗大师生一有空就同当地百姓一起谈形势,拉家常,鼓舞群众的抗战信心,视百姓如父母,与群众打成一片。

到了农忙季节,指战员们帮着村民收割、搬运,还有的在场院里翻晒打场。抗大学员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当地百姓视他们如亲人,每逢部队要行军打仗,战士们丢下的东西,村民都给他们妥善保管,等部队回来了,再交给战士。谱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拥军、“军队和老百姓是一家人”的感人篇章。山东抗大分校在东夼村历时4年之久,于1945年秋迁往莱阳。抗大三分校在栖霞为胶东抗日斗争培养了一大批骨干,有力地支持了胶东地方武装“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的斗争,为开辟抗日新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闻推荐

这些地方“煞风景”, 昨天,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民意通呼叫中心96110热线接到很多市民来电,反映市区及各地存在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其中环境卫生等问题比较集中,市民迫

王先生:栖霞市东山小区内环境脏、乱、差,小区空地全被居民开垦成菜园、种上了蔬菜。每天挑好多下水道粪尿浇菜,小区空气中弥漫一股臭哄哄的味道,夏天再热也不能开...

栖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栖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罕见的白天鹅花2011-09-05 01:24
1970-01-01 08:00
评论:(栖霞凤凰庄培养过大批革命骨干 70年前,这里曾是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 抗大师生开展各种活动鼓舞群众的抗战信心)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