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栖霞市西城镇乡村公路往北走,再沿着一条盘山路,翻过十八个山岭,就到了四周全是山的西陡崖村。
12月5日一早,记者走进西陡崖时,北风刮得很大,村里的老少爷们却已在东山上甩开膀子抡镐挥铲。村党支部书记崔明录就是其中一个。
54岁的崔明录10年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记者到来后,他带着记者步行上了村里的制高点———旗杆山。从山上望去,周围全是大小山丘,早已落叶的苹果树遍布其中。
“村里太闭塞了,要把喝了山泉水的苹果卖出去,唯一的办法就是修路。”崔明录话语中有些急迫。“没有路,说什么都是白搭。”
前几年,村村通油路到村头,可是,陡崖上的路,到了冬天,遇到下雪天结冰,即使步行也要滚跟头,非常危险。
另外,村民的山地多在陡崖上,“只有修好村东陡崖毗邻的一条路,连接镇里的乡村路,冬天就不用转圈走危险路了。”崔明录说,要彻底修好路,就要劈山。然而劈山谈何容易,两座山花钱至少要50多万元。这对总计170多户的陡崖村来说,集资修路,比在陡崖上开荒种树还难。
再难,也要干。今年5月份,崔明录召集村里的11名党员开了一次特殊的党员会。会上,他自掏5000元腰包,作为第一份修路款,捐给村里修路。听说要修路,村里的党员和村民自发捐款,就连邻村也被崔明录修路的壮举感动,纷纷捐款。
令崔明录没想到的是,很短的时间内,村里就筹集到了5万多元的修路款。“都是大家争着捐的款,很多在外的村里人也通过家人捐款。”崔明录说,再加上镇上及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修路款很快就凑齐了。
说干就干,今年8月25日开工,到今年11月底完工,共搬运土石方2万多方,一条撇开了原来陡崖顶上老路的新路,在两座大山之间露出新面容。
村里的老少爷们用磨出了老茧的双手,将1.1公里的陡崖路变成了430米的平坦路。陡崖村修新路的故事很快传到了山外。今年秋天收购苹果时,村里的果贩来了20多个,以往可是请都请不到的。
“趁着冬闲,俺招呼大伙儿把没有收尾的活干一干,明年开春再在路旁栽上树。”崔明录说,他心里有个计划,就是把这个浑身都是泥土气息的小山村包装成一个能吸引人来玩的地方。“起码,俺村空气好,水也好。”YMG记者夏红尧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废弃苹果枝“烘热”百姓家, 栖霞告别无集中供暖历史,柴禾能卖钱乐了果农
不是亲眼所见,不敢想象栖霞人竟然用废弃的苹果树枝条实现了全城集中供热。记者昨天在栖霞看到,今年冬天栖霞彻底告别了无集中供暖的历史,而产生枝条的果树实实在...
栖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栖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