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栖霞新闻 > 正文

栖霞老农捐百万养老钱助学, 老人叫孙茂文,生活俭朴喝上玉米糊就很知足

来源:烟台晚报 2012-03-02 03:03   https://www.yybnet.net/

■YMG记者陈潇通讯员胡国锋马少尉宋梅摄影报道

2月27日上午,栖霞市桃村镇中心小学五年级一班的王宇铖正与同学们在教室里上科学课,教室的中央立着一个煤炉,煤炉连着一根“折”形的烟囱,透过铝合金窗户伸向屋外,从外面看去,像是碉堡里伸出的炮筒。

这样一所条件简陋的学校,却有一座投资130万元的实验教学楼,其中有20万元便来自年逾古稀的农村老人孙茂文的捐助。

孙爷爷给的奖学金舍不得用

走进桃村镇中心小学大门,右手边就是学校的实验教学楼———求知苑,又叫乡村学校少年宫。2009年11月30日实验楼建好后,当时还上三年级的王宇铖和班上的同学开始在新楼里上微机课和实验课。

“我们是农村小学,条件比较差,以前上实验课,只能做些最简单的实验,比如学生们做面小红旗,站在室外观测风向。”常宝进是这所学校的老教师,已经在这干了20年,他告诉记者,新实验楼建好后,硬件设施也有了很大改善,实验室配备了显微镜,学生们可以制作载玻片,观察植物细胞。

去年12月底,刚结束寒假考试的王宇铖见到了给学校捐款建设实验楼的孙茂文爷爷。“很慈祥,就像邻家的农民爷爷。”在王宇铖的印象里,那天孙爷爷戴着顶深蓝色的土布帽子,身上套着深色的棉袄,全身上下的行头应该都穿戴了许多年。

“爷爷是来给我们发奖学金的。”作为年级里优秀学生代表,王宇铖从孙爷爷手里领到了500元,这是这个13岁的孩子得到的最大的一笔钱。王宇铖告诉记者,自己喜欢看书,特别是《鲁滨逊漂流记》《尼尔斯骑鹅历险记》之类的名著。过年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给的压岁钱基本是自己拿着用来买书。可孙爷爷给的500元奖学金他却交给爸爸妈妈保管。孩子说,这不仅仅是500元钱,里面有着特殊的含义,至于是什么,自己还说不明白。

6年给四所小学捐了百余万

王宇铖所在的五年级一班教室后面有两排崭新的平房,相比前院的平房,这两排要新一些。在王宇铖上一年级的时候,这里还是烟草公司的仓库,后来孙茂文捐助20万改建,这也是他捐助给桃村镇中心小学的第一笔钱。

王在义校长告诉记者,2007年栖霞进行校舍改造。当时学校前院的教室有的大梁都断了,为了修理危房,有100多名学生躲迁到原先烟草公司的仓库上课,学习条件比较差。得知这个情况后,孙茂文找到学校,说自己可以为校舍改造投一笔钱。

2月27日,记者电话联系到身在上海的孙茂文。老人说,以前的桃村镇中心小学也有初中,大儿子孙成钢曾在这里读书。那年他和儿子从上海回来后,在学校看到孩子们条件很苦,就商量要给孩子们办点事。

说起孙茂文捐资助学情结,还得从一张照片说起。2006年,孙茂文从《烟台晚报》上看到栖霞市官道镇小石头小学的孩子们在简陋的教室上课的照片后,当即决定将子女给其养老的20万元捐给学校改建。

从这年开始,孙茂文先后五次向希望工程捐款共计100多万元,用于栖霞市官道镇小石头小学、桃村镇中心小学、唐家泊镇中心小学、松山街道中心小学的改建和校舍新建。

“孩子一定得读书、得上学”

在栖霞市桃村镇前埠村,孙茂文是辈分最大的人之一。65岁的村民王玉堂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那会儿,孙茂文曾干过生产队长,还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但家里并不宽裕,在村里算是中等偏下。可是,人家四个儿女中却出了一个复旦大学博士和一个南开大学硕士。

“他的大儿子孙成钢博士毕业,这小子真行。在武汉钢铁学院读书时,他曾骑自行车回家,在路上走了半个月,写了篇调查报告,听说回校后还拿了奖学金。”王玉堂津津乐道地说起孙茂文儿女的故事。

桃村镇中心小学校长王在义透露,孙茂文两次共向学校捐助了40多万,这笔钱大部分来自大儿子孙成钢孝敬老人的养老金。可倒退20年,那时孙茂文家可苦了,小儿子孙成旗考上北京师范大学,筹学费时全家东挪西借还差300元。

电话里,孙茂文老人说:“我自己没读过多少书,没文化,可孩子一定得读书,得上学,上学才能有出息。”

“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如做点好事”

孙茂文的家就在桃村前埠村的主干道旁,老两口被儿子接到上海后,三间小平房就由老伴周淑卿的妹妹周淑娥照料,孙家在村里的地也是周淑娥帮着耕种。她说,姐夫和姐姐生活上没什么讲究,能吃上自家地种的大白菜、喝碗玉米糊糊就很知足。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现在已经75岁了,在这个世界上还能活多长,不如老早把钱帮助社会。”孙茂文说。老伴周淑卿也说:“孩子们给我们养老钱,我们省下来给社会上多做点贡献,咱就是死了,上那边去也好。”

再过几个月,五年级的王宇铖和级部的同学就要一起升初中了。不久的将来,这批孩子要上高中或是读大学,走出这片山沟沟的时候,也许在记忆的深处会记起他们在家乡读小学的5年里,有位古稀老人帮着学校改建了校舍、新建了实验楼,在临毕业那年,自己还从老人手里接过了奖学金。

■延伸阅读

在助学之外,孙茂文老人还关注村里的事。2009年,前埠村的主干道要硬化,却苦于无钱修路,这可愁坏了村两委班子。作为村里的老支书,孙茂文听说后二话没说就拿出了14万元。“要向特别好的城市学习,更上一层楼,这是我的想法。”孙茂文说。

接着,孙茂文又和老伴商量,捐出20万元给村里买了拖拉机和收割机,这样春种和秋收时,村里就不用到处找农机手了。

在农机仓库,记者看到了孙茂文捐资购买的一台联合收割机和两台拖拉机。农机手王学宾告诉记者,原先秋收时人工要割一天的麦子,现在用收割机10到30分钟就能收完。

前埠村现任党支部书记王玉涛说,除了捐资修路、买农机,老书记还出资给村里修建了文体活动室,组建了秧歌队,给村里63岁以上的100多名老人发了200元钱。

新闻推荐

偷车贼挥刀扎中交警手心, 逃不掉就用万元钱行贿,最终难逃法网

本报讯(YMG记者董方义通讯员黄作全)18日上午9时许,栖霞交警大队事故民警谢丰瑞正在栖霞市人民医院处理一起交通肇事,突然发现一名老人从住院部方向跑出来追...

栖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栖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栖霞老农捐百万养老钱助学, 老人叫孙茂文,生活俭朴喝上玉米糊就很知足)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