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自产优质苹果苗木将能满足栖霞老果园更新换代的需要■烟台苹果将再次成为引领国内其他苹果产区发展的优质果品
本报讯(YMG记者姜乾通讯员王强)昨天,栖霞市优质苹果脱毒苗木基地及朋义家庭农场正式揭牌成立,填补了栖霞市苗木基地的空白。由此,该市开始步入自产优质苹果苗木时代,拉开了栖霞市30多万亩老果园更新换代的序幕。
栖霞是中国的苹果之都,也是国内最早从事红富士品种栽植的县市。“人都有年老的时候,苹果也是如此。现在栖霞苹果园经过20多年发展,当初的样板园、丰产园开始随着树龄增长,树势衰弱,变成了经济效益低下的老果园。”栖霞市副市长鲁明义介绍,目前,这种类型的老果园在栖霞约有30多万亩,它们迫切需要更新换代。老果园更新换代存在两个关键性问题:一是老果园重茬障碍,二是优质苹果苗木供应。“重茬问题是世界性难题,没有很好的方法解决,因此,更新换代中,我们的重点是解决苗木供应。”鲁明义说,为杜绝果农盲目选育苗木,蒙受经济损失,栖霞市着手培育了包括博士达优质苹果脱毒苗木基地在内的两大优质苹果苗木繁育基地,这些规模化苗木繁育基地每年可向社会提供优质苹果脱毒苗木200万株,以满足栖霞老果园更新换代的需要。
果园更新换代,这是烟台市“苹果产业规划”和全市农业工作重点中多次提及的词语。诚然,走过20多年的辉煌,全市果园普遍存在老化、老迈现象。伐旧换新,势在必行。“烟台苹果更新换代的序幕已经拉开,今年全市砍伐果树面积就达12万亩。而且,预计5年后,烟台苹果将迎来更大范围的更新换代。”市果树站站长马德功介绍,苗木是苹果产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全市致力于选育优质品种,培育优质苗木,目前,烟台市有资质和能力生产脱毒苗木的基地达到3家,年产苗木150-200万株,基本可以满足全市需求。“可以说,现在技术支撑、机械研制等工作已经全部就绪,只等果园3年轮作结束后,开始标准化种植、管理。”马德功介绍,更新换代中,高大、密集的乔化苗木将被宽行种植、方便机械化作业的矮化自根砧苗木取代,而且,以后市面上销售的苗木均要求“带花出圃、当年见果”,这样可以将果农的损失降到最低,也有利于全市果业的发展。
在参观完栖霞市新建的标准化果园后,北京农学院教授、中国园艺学会常务理事王有年对烟台市果园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高度认可。他说,烟台苹果现行的这种“矮、密、早”丰产栽种模式是国内、国外果业的发展大方向。可以预计,当大规模的更新换代完成后,烟台果园将呈现省时、省力、高产、高效等特征,烟台苹果也会再次成为引领国内其他苹果产区发展的优质果品。
新闻推荐
昨天,栖霞市长春湖大桥拆旧建新施工现场,随着一声指挥哨响,最后一片箱梁稳稳就位。自此,经过10个多月的紧张施工,长春湖大桥桥板安装完毕,大桥全桥合龙。...
栖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栖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