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栖霞新闻 > 正文

耕读世业 勤俭家风, ———牟氏庄园的家风故事

来源:烟台日报 2017-10-09 08:47   https://www.yybnet.net/

□张荣起凡是到过栖霞牟氏庄园观光旅游的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镌刻在西忠来大门上的“耕读世业,勤俭家风”那副楹联。其实这副传承牟氏家族“以耕读为业,以勤俭为荣”家风的楹联,原来并非镌刻在这里,而是上世纪后期,随着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大潮的来临,由阶级教育展览馆向牟氏庄园管理处转型之际,艺术家用移花接木之法,从牟氏庄园前身的城内悦心亭移植过来。此联是由牟氏家族几代人打拼积淀而成的,“耕读为业,勤俭持家,孝悌睦邻,廉洁勤政”等家规行则的根基就是“耕读”与“勤俭”,当然在形成这种家风的漫长过程中,也演绎着一个家族白手起家、发愤图强的诸多故事。上世纪90年代初,笔者曾协助牟日宝先生编纂《牟氏望族》一书近半年,在理顺资料、编改文稿的一段时日里,颇接触了一些牟氏发家的史料与传说,就今天的话题,稍加整理以飨读者。萌生于白手起家牟氏庄园牟氏,始祖于明初在栖霞为官,卸任后因贫病交加,无力回湖北公安原籍而落籍栖霞为民。此后几世单传,过着寄人篱下、备受歧视的生活,直到第七世牟时俊,人穷而志不穷,他先后娶两任妻子,生了8个儿子,被称为“老八支”。8个儿子,个个健壮睿智,更增长了他穷则思变的勇气和信心。当傲气十足、曾为争夺茔地与他对簿公堂的刘家,正得意忘形地“乐声妓,沉杯酒”之时,他令夫人带领众儿媳纺线织布、勤俭持家,节省每一文钱,“延名师,课诸子”,把与刘家的明斗转为暗争。刘家嫉火大发,请来戏班子,天天唱戏,干扰读书,牟时俊便把书房转入地洞,并立下“邻家日演一部戏,儿曹每课三篇文”的家训,督导子侄成才。此举赢得众人的好评,并预料牟家此后必能发迹。果不出所料,8个儿子中有6个取得功名,其中第六子牟道行,先后做过河南宜阳县知县、直隶省真定府同治(副治府)等官职。其政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捐薪俸为灾民代纳田赋,水旱灾时,亲临灾区,指导治涝、治旱;二是创立宜山复社书院,请名师执教,并每隔十日亲临授课一次,学风随即兴起,宜阳的文化教育日新月异;三是扩建旧有的养济院房屋近50间,使鳏寡孤独者居有其所。担任宜阳知县5年,民风大变。离任后,宜阳人感其恩,将其画像供于七贤祠。近百年后,宜阳人思慕“神君父母”依旧,特报请朝廷,将他崇祀为宜阳名宦。政绩民情由此可见。

牟道行弟兄的言行举止,人缘口碑,无疑与父亲“延名师”讲授“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教育有关。可以说,牟家“耕读世业,勤俭持家”的家风,就是从“邻家日演一部戏,儿曹每课三篇文”时播下了种子,牟氏家业久盛不衰的这部长戏也从第七世牟时俊“白手起家”拉开了序幕。形成于发愤图强牟氏第八世弟兄,笃志嗜学,取得功名之后,家道扶摇直上,并离开繁衍几代的蛇窝泊镇牟家疃村,到栖霞城南门里建立住宅,后被称为牟家大厅。第九世在此基础上又上一层楼。堂叔兄弟共27人,只有7人是白丁,20人取得功名。其中牟道行之长子牟镗,秉承祖、父两代之遗风,自幼嗜学,敏锐思辨,被先生称之为“小颜回”,曾出任沾化县训导。他又生8子,被称为“小八支”。为教子成才,他亲自授课,每离家时,必留作业,夜归后,一一检查并评出甲乙名次加以鼓励鞭策,有时自馔范文,令诸子传阅背诵,最终8个儿子皆有成就,其中有2人考中进士,时人盛赞其“能教善诲”。不仅如此,牟镗还十分注重教子做人。他本人终生乐善好施,逢荒年,煮粥赈饥,逢人讨钱,倾囊相助,久此致贫而不悔。平日,在家中也善待下人,其夫人郝孺人也效其行,并对诸子解释说:“尔父常说,奴婢虽贱,亦人之子也。我以天为天,彼以我为天,我不虐彼之子,天必佑我之儿。”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康熙元年,于七抗清失败,栖霞、莱阳一大批男女老少受株连,关押在济南大小监狱中。牟镗的8个儿子有7人坐牢(只有二子牟国璞逢府试幸免),1人瘐毙。最大的32岁,最小的牟国珑才17岁,关押一年期间,每天都有人被处决。一日,一主管大吏,巡查牢房时,意外地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他好生奇怪,询问狱卒得知,读书者是栖霞牟氏家族的人,入狱后,他们天天读书不止,大吏便打开牢房,询问究竟,见他们个个彬彬有礼,不像是造反作乱的帮凶,便上前问一个岁数大的:“你等都是朝廷要犯,说不定哪天就要被处决,你们还在不停地读书,不知有何想法?”长兄牟国玠回答:“读书乃我等家训,只要一日不死,就要想着报效朝廷。”此回答,使大吏对犯人的世俗之见有所改变。大吏又问年龄最小的一个:“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犯人牟国珑,今年十八岁。”大吏和缓了脸色。此后,大吏密切关注牟氏兄弟的一举一动,调阅了他们的案卷,又经两年的考察,没发现他们的罪证,最后全部释放。

弟兄归乡后,尊祖训,发愤图强,朝出晚归,一面勤耕细作,积累家财;一面挑灯夜读,增进知识,家境很快好转。小八支兄弟前半生均在牟家大厅度过,家境好转后,弟兄分居立业。牟国珑迁至城西门里买郝姓旧宅(即后来的悦心亭)居住。44岁时,继长兄国玠考取进士。52岁,出任直隶省南宫县知县。廉洁勤政,微服私访,了解民情,报请免除了部分灾区的皇粮,不能免除的就用自己的俸禄,替灾民缴纳上,还在灾区设立了粥厂,由官府放饭,吸引逃荒在外的灾民返乡生产,并深入田间,向农民介绍合理间苗、保持适当株距的丰产经验。牟国珑替灾民缴纳赋税,影响到自家生活开销,便利用人们读书取士的迫切心理,一面理政,一面设馆讲学,靠挣取学费,贴补家用,没想到此举,还为后来的劫难雪中送炭。牟国珑在南宫做了四年知县,赢得赞声一片,想不到为公断一码官司,得罪了一个与此官司有瓜葛的京官,被罗织罪名告到朝廷。可怜这位两袖清风的县官,被罢黜归里时,竟身无分文,幸亏他教的那批学生,大多发迹,纷纷慷慨捐助,凑集一笔可观的银两返回故乡,置了一批土地,又扩建旧宅,修起一座悦心亭,过着出仕前的农耕生活。劳动之余,与晚辈及友人在亭里吟诗论文,打发时日,“清风两袖意萧萧,三径虽荒兴自饶。世上由他竟富贵,山中容我老渔樵。”这首诗,概括了他此时的身份与心境。他在自得其乐的同时,也用平时的积蓄为牟氏全族及社会做些公益事业。

后来冤案昭雪,他也没有复出做官,因为他厌倦了那种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官场,而留在乡间安心乐道于耕读事业。他闭门课子,约定:只读书,不做官,并以身作则,把“勤俭持家,乐善好施”作为修身之本。康熙五十二年正月,牟国珑69岁在家中辞世,南宫县士民数百人闻讯,不远数千里奔来栖霞吊唁送行。“耕读世业,勤俭持家”一副楹联,就是牟国珑晚年在家闲居其间,酝酿而成的。起初,只在每年春节用大红纸书写,贴在大门上,作为“新桃换旧符”的春联。后来牟氏裔孙们,请大书法家何绍基书写后雕刻于悦心亭大门,作为牟氏家族的传世之联。并对子孙规定:悦心亭,必须由直系子孙继承。守不住这一祖业者,也不得把它卖于别族。

悦心亭自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牟国珑被罢官归里修建起,至民国十八年(1929年)被军阀刘珍年强捐充公止,在牟氏家族中共传承了230年。此后一直属国有资产,相继公用。新中国建立后,成为栖霞县人民政府招待所,20世纪80年代,更新为国有悦心亭宾馆,延续至今。大门上“耕读世业,勤俭持家”的楹联被移植到古镇都牟氏庄园西忠来大门上,继续向人们诉说着牟氏家风传承的故事。常言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意思说,先辈辛辛苦苦创业,留给后代的恩惠福禄,经过几代人就消耗殆尽了。可是牟家自七世牟时俊“延名师,课诸子”读书励志开始,家道由下到平,由平到上,至十四世牟墨林时,富甲一方,一直兴旺数百年而不衰,这是为什么呢?有道是“无规不成方圆”,理顺一下牟家的兴业史就可以发现,这种局面和与牟家“耕读世业,勤俭家风”相伴的严规细则是分不开的,这些严规细则相当于一部家庭小宪法,代代传承,人人遵守。十世牟国珑制成“耕读世业,勤俭家风”格言的前前后后,在家族中孕育成管理家业、鞭策子孙上进的行为规范。

新闻推荐

这个“十一”往东看海 向北爬山

女报讯国庆节马上就要到了,想好去哪玩儿了吗?女报给你点建议吧。线路一:国庆自驾胶东烟台威海4日游,去栖霞摘苹果,去威海吃海鲜!带着又大又肥的螃蟹回来过中秋!行程简介:第一天早6:30出发...

栖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栖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耕读世业 勤俭家风, ———牟氏庄园的家风故事)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