鬶是一种陶制炊煮器具,形制与鬲相似。所不同的是口部有槽形的“流”,也称作“喙”,有三足。《说文·鬲部》:“鬶,三足釜也。有柄喙。”主要用于炖煮羹汤或温酒,做好后作为餐具直接端上筵席。这种器具主要流行于新石器时代。
烟台市博物馆馆藏的这件龙山文化陶鬶,1981年出土于栖霞杨家圈遗址。
该器制作精细,率意自然,造型独特,飘逸空灵,极富艺术性,是一件独具匠心的艺术作品。显示了原始先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创造力,也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杨家圈遗址位于栖霞市杨础乡杨家圈村东。1981年秋,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和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了房址、墓葬、建筑基址等遗迹,出土了大批石器、陶器及骨角器等遗物,这件陶鬹就是其中的一件代表性器物,它既说明了当时先进的制陶技术,又表现了胶东先民的崇鸟习尚。
崇鸟尚日是东夷人的重要文化特征,鸟图腾是东夷人的精神图腾。以鸟为器物造型是鸟图腾崇拜的产物,反映了这个地区原始先民的精神诉求。
这样的形体结构既方便倒水,又能保持器内洁净。
1981年出土于栖霞杨家圈遗址。
杨家圈遗址位于栖霞市杨础乡杨家圈村东。1981年秋,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和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了房址、墓葬、建筑基址等遗迹,出土了大批石器、陶器及骨角器等遗物,这件陶鬹就是其中的一件代表性器物。
流的造型宛如鸟喙,充满曲线美和韵律感。
高宽流,流覆盖口部达2/3以上,流缘内卷,形成几乎封闭的流口。
鬶腹前部至颈部前伸突出,恰似鸟的脖颈。
筒形短颈,颈中部施凹弦纹一周,两侧各附一扁宽小横耳,后部并列两圆形泥饼饰。
陶鬶为夹砂褐陶,手制塑形。
羊乳状袋足深且瘦,圆锥形实足尖,三足系分别制作后拼接而成,后足上设一宽带形鬶鋬。
延伸阅读
鸟形鬶
新石器时代,长岛县北庄遗址出土。水器。灰褐陶,高30厘米,腹径16厘米。平背圆腹,三实足,流部塑作鸟头形,器后部竖立一筒状注水口,恰似鸟尾,与鸟颈前后呼应。整器造型栩栩如生,呼之欲飞,动感十足,是一件集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器物。
烟台国宝知识竞赛题库
1、这件陶鬶是用来做什么的器具?答案:炊煮器2、东夷人的精神图腾是什么?答案:鸟图腾
新闻推荐
晨报讯(YMG记者王轶通讯员永文林山)一个警情,一条线索,芝罘警方顺藤摸瓜一天时间侦破“鼎益公司”利用“套路贷”诈骗...
栖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栖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