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庄山后杨家村河边景色
△阜山镇西观阵村街景
△温泉街道南五里街心公园
△金岭镇寨里村健身公园
□王冲衣作连苑英俊
于冬亮隋翔宇
深冬时节,漫步于金都招远市农村,大街小巷干干净净,房前屋后整整齐齐,村内村外整洁有序,一个个身着橘黄色环卫服的专职保洁员活跃在街头巷尾,为这幅美丽乡村画卷点缀上了靓丽的颜色,将村居新气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农村画卷越描越美,主要得益于该市大力实施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
近年来,随着招远县域财政实力不断提升,能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民生社会事业。特别是2013年来,招远将生态立市作为民生工作重点,不断加大财政投入,积极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给市民提供一个和谐宜居的生态环境。
三级管理
纳入“一把手”工程
走进梦芝街道增甲沟村,整洁干净的水泥路通村入户,保洁员正挨家挨户收集各家门前整理好的垃圾。“城乡环卫一体化开展以来,大家都把自家的垃圾收拾到门前,等村里统一收集再转运,乱扔乱丢的现象不见了,各村的村容村貌都发生了显著改观。”办事处副主任姜正香告诉笔者。
提及城乡环卫一体化,村民杨治方凑了上来,“俺村保洁员每天早上5点多钟就出来打扫卫生了,7点多钟拉垃圾的车就来了,原先村民倒垃圾都倒在土建垃圾箱里,不能每天清理,等堆满了村里才安排车拉,遇上刮大风,垃圾袋满街飘,夏天臭气熏天,污水往街上直流。现在好了,街道给俺村配了地埋式垃圾箱,一天清理一次,环境卫生与以前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啊!”说起村里的变化,杨治方乐得合不拢嘴。
“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就是让‘垃圾围村\’现象彻底在招远消失,让农村变得像城市一样干净,让全市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招远市城管大队队长邵玉忠介绍说。
据了解,招远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始于2013年6月18日,为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该市把该项工作列为15件为民服务实事之一,纳入党政“一把手”工程,全面动员,城乡互动,探索形成了市、镇(街道、区)、村三级管理机制。“所谓三级管理机制,就是市里有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指挥管理;各镇(街道、区)成立环境卫生管理所,负责辖区范围内的卫生管理、监督和考核工作;各村居明确环卫监督员,加强村居环卫保洁管理,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责任网络,让管理没有漏洞。”邵玉忠说。
按照“户集中、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模式,至2014年招远全市14个镇(街道、区)已全部实现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实现农村垃圾集中处理镇村全覆盖的目标任务,城乡环卫一体化卫生保洁实行了规范运行。
截至目前,招远市乡镇已建成垃圾压缩中转站11座,村居配套了地埋式垃圾箱795个,环保型垃圾桶4510个,配备人力保洁车2460辆,配套购置了一体化专用机械92辆,总投资10750万元。市财政投资建设垃圾焚烧厂一处,解决了垃圾处理难题。
创新模式
实行市场化运营
自城乡环卫一体化开展以来,玲珑镇沟上村党支部书记梁玉强已经习惯了每天把家里的生活垃圾用袋子装好后送到街道上的垃圾桶里。因为他知道,环卫处的垃圾清运车会准时把村内垃圾收集处理。
“俺村是镇驻地村,沿街商铺多,5天一个集,卫生保洁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原先是每天上午村两委成员集中打扫卫生,分散了不少工作时间和精力。自从实行环卫一体化托管以后,环卫处接手了四条主街道和农贸市场的卫生保洁,并安排了四名保洁员划片负责村内卫生,每天清扫一次,这样做不仅节省了村级人力物力的投入,村干部也能够腾出更多时间干实事。”梁玉强感叹道。
“之前环境卫生都是各镇、各村自行管理,普遍存在‘干管\’一体和各自为政现象,工作标准和管理成效参差不齐。为此,我们学习探索了‘委托管理、市场运作\’的大环卫模式。即以‘城乡统筹、资源整合、动态管理\’为原则,将全市所有村的环卫工作交由环卫处实施统一管理,将‘户、村、镇、市\’四个管理主体变为一个管理主体,实行‘一杆到底\’的管理模式。”邵玉忠说。
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今年来,该市的张星镇通过深化镇域环境管理区域改革,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村居环境卫生的日常保洁积极推行“干管分离”,将镇(街道)村庄卫生保洁整体推向市场,择优选择有资质、业绩好的专业保洁公司进行全托管,专业化、市场化的环卫保洁大幅提升了整个农村环境整洁靓丽的形象。该镇的有效做法在全市进行了推广成效明显。
在市场化运营的同时,招远市根据季节适时开展春、夏、秋季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各镇(街)都把城乡环卫一体化当做为民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广泛深入的开展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通过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使农村多年的存量垃圾得到了清理和整治,垃圾围村、围田、围河、堵路等问题得到了有效地解决,切实为村民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经过环卫一体化的运行,该市农村环境面貌有了明显改观,街道干净整洁,垃圾箱排放有序,垃圾清运及时,三大堆得到有效处理,美化、硬化、绿化、净化、亮化均取得了明显效果,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了乡镇全覆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大幅提高。
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招远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效率和质量不断提升,农村环境面貌日新月异。
增加投入
保障一体化持续运转
阜山镇庙后吕家村是该市一个普通村居。走进该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新居,一排排行道树,干净整洁的街道,摆放整齐的垃圾桶,统一着装的保洁员,给人整齐划一的感觉。村民们茶余饭后都愿意到街头的健身广场逛一逛,跳一跳。这个原来杂草丛生、垃圾满地的地方,随着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全覆盖,成为村民们休闲健身的好地方。
通过加大资金投入,让更多村居像庙后吕家村一样实现嬗变,是招远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手段和目的。对此,2013年以来,该市坚持把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为重大民心工程,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了城乡环境面貌。全市年投入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费用4400万元。市政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主渠道作用,市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作为一体化运行补助资金和垃圾转运资金,对环境卫生先进镇(街)进行表彰奖励,充分调动各镇街参与环卫一体化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个小小的环保垃圾桶,不仅能改变一条街道的卫生,还能逐渐改变村民的环卫习惯。”60多岁的村民吕大爷对城乡环卫一体化活动的开展深有感触,“自从俺村配置了垃圾桶后,倒垃圾方便多了,随地乱扔垃圾的现象少多了,现在整洁优美的环境不仅影响了俺村里的人,连到村里来的小商贩、菜农,收摊后都会借一把扫帚把地面打扫干净才离开。”
硬件上的不断投入,推动了城乡环卫一体化持续运转,也使农村群众享受到跟城市居民一样的环卫服务,更使整个村风民俗发生深刻的变化。“以前面对遍地垃圾,村民们不知如何处理,随手乱扔垃圾由无可奈何成为麻木的习惯。城乡环卫一体化、无缝隙、全覆盖后,群众切实体会到了整洁的环境带来的身心愉悦,格外维护珍惜,文明行为开始在日常点滴中逐渐培养,胡同口、旮旯墙角也脱胎换骨,变得干净整洁。”该镇党委挂职副书记张磊感慨道。
严格监督
保证工作取得实效
在齐山镇北马驻埠村,村保洁员张旭一边清理着墙角各种垃圾死角,一边在小本上不停记录着,忙的不亦乐乎。走进一看,小本上清楚记着各处卫生死角和垃圾成堆处。当笔者问起为何要记这些时,张旭告诉笔者:“镇里的卫生管理员要经常下来督查我负责区域的卫生保洁情况,我每天这样记下来,既可以对卫生脏乱处了然于胸,也可以看出到底是谁家不注意保持卫生,时间长了,村里人都知道了,经常向这里倒放垃圾的人也就不好意思啦,也算是我的一种督导方式吧。”目前,该镇共有162名村级保洁员实施垃圾清扫和收集,确保农村垃圾日产日清。村级保洁员也成为该镇环卫一体化监管网络的重要一环。
“城乡环卫一体化虽然让群众感受到周边环境的改善,但长期保持还需要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做保障。”邵玉忠介绍说,今年来,招远市通过扩面提质,强化调度考核,确保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长期制度化。为此,该市在创新模式的同时,还积极建立健全工作监督考核机制,全面提升招远市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运行水平。
为有效促进环卫工作的推进,招远市出台了《招远市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意见》,实行市镇村三级考核管理,市级考核乡镇环卫所、环卫所考核管理员,管理员考核保洁员,逐级进行考核。
同时,该市强化对各镇(街)所、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工作质量、管理水平的考核与监督,充分加强和调动各岗位从业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该市城乡环卫一体化领导小组和城乡环卫一体化办公室依据《招远市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工作考核评分细则》,每月对各镇街小区内的环境卫生质量采取集中考核、随机暗访的形式进行考核,综合得分作为该镇(街)当月考核成绩,考核成绩作为实际资金补助和镇街年度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为此,该市每月对全市的村庄环境卫生进行督查,连续两次发现问题或整改不彻底的,给予全市通报,有效地促进了环卫工作的推进。
各镇(街)也制定了考核细则和奖励政策。镇环卫所对辖区内的各村庄保洁员进行绩效考核,全市按照每80户配备一名保洁员的标准配备保洁员2460人,每个村庄村级保洁员的责任分区进行公示上墙,按照每10-15个村庄配备一名管理员的标准配备管理员60名,村庄保洁巡查考核情况直接与村级保洁员工资挂钩,镇级城乡环卫所充分发挥督导考核作用,为建立长效机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有效推进,让招远全市村庄靓丽起来。如今,走在这片土地上,处处有欢笑,到处是美景。
新闻推荐
□记者杜晓妮隋翔宇通讯员李建报道本报招远讯近日,位于招远市的烟台东方蛋白科技有限公司,获得该市中小纳税企业信用担保基金担保,成功从银行取得贷款,使得急需资金扩建项...
招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招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