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晶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独唱音乐会
↓2003年,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个人演唱会中介一次安排10个团演出,唱完还带你游欧洲
据统计,金色大厅每年可以承接800多场演出,但是这个数字并不能代表金色大厅的地位,只能说明租到它并不困难。一次3万欧元的费用,在富裕起来的中国人看来,也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天文数字。而专门的演出中介公司,还想出了租一次10个团轮流进场、大家都可以“唱响”金色大厅的手段。
*很多所谓的‘艺术团 ’来了以后,在金色大厅扯两嗓子,拍拍照片,证明\‘到此一游 ’,走个程序就算演完了。10天的行程除了唱那半会儿,剩下的时间全是旅游,八国游、十国游都有。”在维也纳工作多年的资深导游段先生,曾经接待过很多到金色大厅演出的团体。在他看来,与其说这些团体是来金色大厅“演出”,不如说他们是来这拍照,基本上和‘到此一游 ’没什么差别,区别只是唱了几嗓子,有点艺术气息。
*“先跟金色大厅方面敲定场地、时间,然后签合同,交租金,最后拿个旅游签证,就可以过来唱了,唱完就可以开始旅游项目。”段先生告诉笔者,每年冬天跟夏天,都有很多团从国内过来,“按照金色大厅3万欧元的租金,租一次能安排10个团演出,以一个团平均人数30人算,每人花个一千元钱就能在金色大厅开唱了。这样一个欧洲多国游的十天团,费用大概在2.5万元左右,上下浮动不超过3千元。签证、机票、住宿、演出……旅行社提供一条龙服务,稍微有点经济实力的都能接受。”
学生团、中老年团最热衷“到此一游”
据段先生介绍,每年来金色大厅“特色旅游”的团体中,以中老年人和学生团体居多。其中,学生团多是家长本着寓教于乐的心态让孩子出去“长长见识”;而夕阳红老年团,则多为充实生活。此外,好攀比也是老年团多的一大原因。张大妈都去金色大厅唱过了,牛家屯报》还登了几个版面,王大爷要不去的话,这见了面还怎么唠嗑啊?“比起唱歌,他们更看重有没有在这里拍照片,回去后有没有媒体采访过他们,还会比谁接受的媒体采访更多。”正是瞅准了国人这样的“面子市场”,有一批所谓的中间人就担当起了掮客,不断忽悠国内团体来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从一线城市慢慢拓展业务到二三线城市,自己则从中收取10%-20%的中介费。浙江一家中学的合唱团就曾接到过北京一家文化交流公司的邀请,到维也纳去参加了一个“国际××合唱节”,笔者以一家中学合唱团负责老师的身份联系了这家文化交流公司,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会在维也纳举办一个音乐节,分为比赛和展演两种方式,参加比赛的团体需要之前获过奖,展演的话只要审核一下团体的资质和人数就可以了。行程12天,除去其他交流环节,在金色大厅有一个闭幕式表演,剩下五六天是维也纳音乐之旅,一个人2万元人民币即可。”
在维也纳这个音乐之都,欣赏音乐确实是当地人的一种生活习惯,但是他们的最爱依然是歌剧、交响乐这类传统的西方音乐。来自中国的演出团体,十几年前还会让他们感到新奇,但现如今金色大厅变成了国人的旅游景点,已经很难让老外主动进场了。
赠票满天飞,多到连中餐馆厨师都“怕了”
“我妈妈在当地一个华人组织—— — 妇女会,那里经常会有各种演出的赠票。”在奥地利出生的华人小胡这样对笔者说。据了解,按照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的经营规定,非演出季的演出,所有售票“由承租方承担”。除了老年团、学生团这些自娱自乐的团体外,剩下的来自中国的正规团体,在金色大厅演出的基本票价都在十几欧元(约90-150元人民币 ),比如廖昌永、王宏伟、郎朗的演出。相比演出季那些动辄上百欧元的门票,中国团体的演出票虽然便宜,但仍面临无人问津的窘境,只能靠免费赠送。赠票途径有很多,大使馆 、中餐厅、旅行社……好便宜是人之天性,在赠票最开始流行的时候,当地华人、没去过金色大厅的游客,甚至周末没事干的当地人都去凑过热闹。然而赠票满天飞之后,就算是个“便宜”,也常常找不到人来占。
曾在维也纳留学的别先生告诉笔者,10年前维也纳的留学生就知道,中餐馆、火锅店都会主动送演出票给去就餐的人,“基本都是去金色大厅演出的”。
但是后来这种演出实在太频繁,别说留学生了,连中餐馆厨师都“怕了”,不愿去捧场。
小胡的妈妈是奥地利华人 妇女会的积极分子,当地华人妇女会是除中餐馆、旅行社之外的又一个赠票集散地。据小胡透露,妈妈手里经常会有中国演出团体发送的赠票。谈起近几年演出扎堆的状况,小胡说现在赠票太多,搞得妈妈也有点烦。“十几年前演出还比较少,当时大家会比较激动,现在基本看累了,也懒得去。”曾经在维也纳学习生活多年的音乐爱好者川君(化名)给笔者讲了个笑话:有一次朋友给了我一堆赠票,我给身边其他朋友每人发了六七张,都还没有把票完全送出去,就来到金色大厅门口转转,准备随便送人得了。”川君说刚好在门口遇着两个老外,我正准备开口问对方要不要票呢,没想到对方见了我就把手一扬,原来他们手里也攥了几张票。”
上座不到三成,录像时招呼大家靠前坐
“中国传统音乐的表演在以前还是有人喜欢的,对于我这样在奥地利出生的华裔,没有机会接触中国文化,妈妈带我去听一些中国民乐也成为学习的一种。”小胡这样对笔者表示。但是对于奥地利当地人来说,他们有什么理由去听中国乐团的演出呢?据小胡介绍:一开始还是有些奥地利当地人会抱着新鲜好奇的态度去看一下中国人的演出,但也只会选一些有国际知名度的人。”但随着中国人赴维也纳演出逐渐被做成了一个泛旅游产业,水平参差不齐,当地人就更少会去看中国团体的演出了。
金色大厅有1800个座位,川君说自己去过最冷清的一次演出,只坐了不到三成观众。因 为人数少,演出团的工作人员还不断让我们往前坐,我还坐过第一排。要放在爱乐乐团的新年音乐会上,这么好的位置起码得2000欧元,而且还不一定能买到票。”而小胡告诉笔者,如果碰到有录像需求的演出团体,就会让外国人靠前坐。”由于欧洲不流行赠票,所以一般拿了赠票到现场看了免费演出的奥地利人,在演出结束后都会象征性地鼓掌以示礼貌。
“其实明显就能感觉出是礼貌,但有的演出者把礼貌当热情,别人一鼓掌就返场,返场完了再鼓掌,场面看上去简直就是‘某某海外演出大受欢迎,热烈掌声中多次返场 ’。”
坐不满怎么办?某民歌天后的演出“必须爆
满”
对于那些“抱着梦想”来到金色大厅的演出团体和个人来说,台下的观众仅仅是华人,肯定要失望的。所以如何组织外国观众,也成了一些中介和旅行社必备的手段之一。
2003年,某民歌天后在金色大厅的演出,不仅从国内带来40人的媒体报道团,在当地华人圈子中也引起不小的轰动。可就算是民歌天后这种上了级别的人在金色大厅开唱,也免不了要靠赠票来让场子坐满。只不过赠票途径更上档次,不再是中餐厅、旅行社零星发放,而是由国内文化部跟很多大公司,甚至当地政府机关直接打招呼,不仅有“观众必须爆满”的需求,甚至连“大鼻子比例是多少”也会有个标准。
对于组织外国观众参加音乐会一事,笔者多次致电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文化联络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近期金色大厅一事太过敏感,不便接受采访。
新闻推荐
席琳·迪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