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正在巴黎,需要一个安全的地方,大家正向你敞开家门
如果你在科朗坦·卡里乌地铁站附近,你可以来我家……
“上面的人可能都不在了,但没有什么灾难可以吓倒我们”
一系列“史无前例的恐怖袭击”灾难,深深地震惊和刺痛了每一个人。那一夜,巴黎街头一片混乱恐慌,“恐怖”和“心有余悸”成为每一个巴黎人深刻的烙印。然而连番遭遇恐怖袭击,并未磨灭法国民众的勇气,反而激发了人们的坚强和团结。除了许多巴黎人勇敢地打开自家大门、迎接滞留街头的陌生人外,还有不少人高唱《马赛曲》,一些网友也在社交网络上晒举牌照片,上面写满了对巴黎的支持和祈祷,“很多人都不在了,但没有什么灾难可以吓倒我们”。
危难当头,巴黎市民纷纷向惊魂未定的同胞和外国游客伸出援手。巴黎人在社交媒体“推特”和“脸书”上发起一场“开门”运动。不少巴黎市民打开自己家门,让无处可去的陌生人来自己家中先“避一避”。
据了解,在发生恐怖袭击之后,是一位叫做Sylvain Lapoix的当地记者率先在推特上发起了这场名为“开门”的运动。他在推特上使用了#porteouverte(开门)标签,写道“如果你愿意打开家门的话,写出你的位置和#PorteOuverte,列出安全的地方吧。”身在巴黎的人们很快纷纷响应这一活动,他们列出自己的地址,表示愿意收留陌生人。
一名“推特”网友发帖提醒:“如果你正在巴黎,需要一个安全的地方,请搜索‘开门\’,大家正向你敞开家门。”一个名叫文森特的网友在“推特”上发帖说:“如果你在科朗坦·卡里乌地铁站附近,不想离开,你可以来我家,请联系我。”另一名网友卡罗琳·普鲁登丝在“脸书”上说:“这里一切都好,我们很安全。如果你在第11区,想要找个安全地点避难,欢迎来我家。”
有人直接使用标签,列出了自己的地址。还有人用英语发消息,表示愿意帮助身在巴黎的游客。网友托马斯·尼格欧写道,“嘿,在巴黎的游客们,如果你们在Jussieu 5th arrondissement附近需要帮助,或者需要地方睡觉,我家的大门是开着的。”还有网友干脆直接在推特上建立了一个以#PorteOuverte为名的账号,使用英语和法语分别传递消息,告诉人们可以躲避的地址,也帮助刊发愿意打开门迎接陌生人的地址。
类似的帖子数不胜数。美国Buzzfeed网站统计,恐怖袭击发生两三个小时后,“开门”这一热搜词在“推特”和“脸书”上被转发了至少数万次。
伸出援手的不光有网友,还有的哥。有网友在“推特”上说,看到出租车司机免费搭载那些着急回家的路人。
除了“开门运动”之外,发生在法兰西体育场附近的爆炸袭击,也没有使这里的球迷们向恐怖主义屈服。虽然爆炸发生后,由于体育场内确认有3人在爆炸中遇难多人受伤,因此警方暂时封锁了现场,球迷们无法离开。面对这一情况,球迷们没有骚乱,而是纷纷聚集起来,团结一致。
伦敦夜未眠
让恐怖分子有机可乘”
“欧洲安保太宽松
13日22时许,推特手机客户端的多个媒体账户几乎同时推送了同一条新闻:巴黎发生多起枪击爆炸,至少18人身亡。
其后的两个多小时里,从严肃大报到花边小报,从电视台到通讯社,几乎所有英国媒体都在持续跟进巴黎袭击动态。在网站首页设置专题、实时滚动播报几乎成为各家媒体整齐划一的行动。网络视频、现场照片、记者连线、推文截图……发生在巴黎的一切就这样在英国乃至全球“直播”。
在这个本该静谧美好的周五夜晚,这些可能正陶醉于美妙音乐中的人却突然被剥夺了生存的权利。鲜活的生命即刻成为冰冷的死亡数字。
同为人口流动频繁的国际化都市,伦敦和巴黎都曾受恐怖袭击之祸。2005年7月7日的伦敦地铁爆炸,是英国历史上遭受的最严重恐怖袭击。
在推特、脸书、微信、微博等各种社交媒体上,巴黎袭击毫无例外成为第一热词。最初的震惊过后,不少人开始担忧法国进入紧急状态并加强边境管控后自身可能受到的影响:圣诞假期的法国出行计划可能要取消了,法国申根签证可能不好办了……面对一个距离伦敦火车车程不到3小时的城市发生的灾难,不少人发出感慨:“突然觉得伦敦也不安全啊。”有人认为,不论伦敦还是巴黎,欧洲的安保措施过于宽松,“火车、地铁没有安检,学校也能随便进,让恐怖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一个网名“法拉”的推特用户发了一条未经证实的消息,称极端组织IS宣称,接下来的袭击目标将是罗马、伦敦和华盛顿,马上激起骂声一片。不少人指责她散布未经证实的谣言,可能引起无谓恐慌。
夜已深,社交网络上围绕巴黎袭击的讨论仍在持续。英国各大媒体继续跟进袭击后续。一个不眠夜过后,伦敦14日即将迎来盛大的“金融城市长游行”。这是为庆祝每年新上任的伦敦金融城市长就职而举行的庆典,而今年恰逢这一传统庆典的800周年。按照英国媒体的说法,这将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金融城市长游行,参与庆典活动的表演者大约7000人,更不用提数十万沿途观看的市民。在如此人员高度密集的公开活动中,如何做好防范和保证安全,也让英国当局颇费心思。这样看来,伦敦市长鲍里斯的“伦敦人与巴黎人同在”,也许并不是一句简单的礼节性致哀,更包含感同身受的痛感和担忧。
同步播报
祝福巴黎
这张图传遍全球
法国艺术家让·朱利安在恐怖袭击发生之后,则发表了一幅以埃菲尔铁塔为素材的绘画作品,寓意希望巴黎和平、法国和平、世界和平。这张绘画照片也在社交网站上被网民大量转发,以表达对巴黎的支持,以及对袭击中的遇难者表示哀悼。有网友称,“无法想象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恐怖,但我们的心与巴黎同在”。
欧洲的明灯
会再次熄灭吗?
欧洲向难民开放边境,没有附加任何条件
这次大屠杀,会不会导致欧洲理想破灭
巴黎发生的恐怖袭击的确让我心情沉重,还不仅仅是接近200人的死亡数字,更在于一种超越宗教和种族的人类理想社会的试验面临重挫。一战爆发时,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评价道:“欧洲的明灯熄灭了。”今天,欧洲的明灯会再次熄灭吗?
欧洲人有着人类未来的伟大理想并且勇敢地实践着。暴徒血洗查理周刊,欧洲人抗议暴行,但是并没有质疑宗教宽容的精神。由于叙利亚男孩死在海滩上,欧洲向难民开放边境,并没有附加任何条件。欧洲真的很伟大,也很天真,他们在做一些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不敢做甚至无法理解的事情,他们正在进行一场伟大的社会试验,让种族的隔阂消失……
人类的现实世界基本是分类性的、壁垒性的。由于这些分类和壁垒,世界可能被认为处于一种零和游戏状态,我得到的必定将是你失去的,共赢可能是一种理想但绝大多数时候不被认为会成为现实。
欧洲也不能说完全躺枪,毕竟他们支持了历次美国的中东行动,甚至有时候还自己主导了政权的更替。欧洲很难说完全无辜,一方面他们有着自己的伟大理想,但另一方面又无法对其他国际事务完全置身事外,在两种政策和价值取向之间走钢丝,可能是欧洲屡遭恐怖袭击的真正原因。可能欧洲人会觉得很冤,像前不久的叙利亚难民潮,明明是美国的中东政策打开的大门,但是事到临头美国人死不松口,只好欧洲来承担难民潮的后果。
发生在巴黎的屠杀,会不会导致欧洲理想的破灭,会不会导致欧洲各国的政策开始向右转,恐怕很难讲。奥朗德或许会重申理想和原则的,但是不确信他们的选民还会继续支持。英国就更不用讲了,英国人从来都是极端现实的民族,他们从来都与欧洲大陆谨慎地保持着距离,维护着自己独立行动的自由。美国在9·11袭击后开启了反恐十年,这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的走向甚至世界的走向,那么巴黎袭击后的欧洲,特别是法国、德国会发生什么变化?巴黎曾经试图融合一切,甚至在查理周刊事件后依然故我,这回她还守得住理想的底线吗?
欧洲的明灯会再次熄灭吗?一个伟大的人类社会的试验会戛然而止吗?欧洲固然遥远,但是此前那里的种种尝试和努力,的确令人敬佩。至少它预示了人类未来道路的多种选择。(李方)
多国戒严
APEC会议地:加强安保
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主办方菲律宾也表示,将加强安保措施,确保会议顺利举行。
美国:增派警力
纽约、华盛顿、芝加哥和洛杉矶等美国主要城市当晚增强警戒,在人流较多地点增派警力,增加巡逻次数。
比利时:边境管控
法国邻国比利时宣布加强与法国之间边境的管控。比利时政府提醒所有活动组织方加强警戒。
新加坡:提升警戒
远在东南亚的新加坡宣布提升安全警戒级别。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其个人“脸书”页面发帖谴责巴黎恐怖袭击。
日本:部署警力
日本政府当天在法国驻日使领馆和其他涉法机构附近增加警力部署。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综合新华社
新闻推荐
美力梦工厂 感受爱与力量 SEPHORA丝芙兰2015秋冬媒体开放日
近日,全球著名化妆品零售商SEPHORA丝芙兰2015年秋冬媒体开放日于北京举行。在以诸多童年元素点缀的“美力梦工厂”中,携手31个品牌的最新产品,结合自然萃取精华及前沿科技能量,重回许下“美力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