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欧班列如何“飞起来”
一列中欧班列驶出二连浩特国门。新华社资料图
2011年以来,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过2000列,凭借其时间相当于海运四分之一、价格相当于空运五分之一的优势,日益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通道,并成为“一带一路”早期收获的成果之一。
当前,中欧班列步入发展“井喷期”,效率飞速提升,数量飞速增长,境外影响力持续提升。记者近日跟随“蓉欧快铁行”媒体采访团走访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波兰等沿线国家,实地感受中欧班列近年来由慢到快、由少到多、由分散到集合的飞一般的变化。
多国接力中欧班列实现提速
如果把中欧班列看做是接力跑,那么换轨和货物通关就像交接棒一样关键。近年来,参与中欧班列的各国政府和企业,正是从“交接棒”环节下工夫,实现运输效率不断提升。
我国和欧洲大部分国家铁路的钢轨内距是1435毫米,而原苏联国家的轨距是1520毫米,因此中欧班列在首次驶出国门和进入欧盟时都需要“换轨”。令人惊讶的是,一趟班列41个集装箱总重约600吨,全部吊装换轨仅需短短40分钟。
在位于中哈边境的阿拉山口陆港,高大的行车将集装箱从中方列车上卸下,正面吊起再将箱子换上哈萨克斯坦的列车,整个过程高效流畅。
“这套设备是我们从中国引进的,效率比以前高多了。”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执行董事长阿纳什金·谢尔盖耶维奇说,目前在中哈边境班列换轨加清关耗时通常约3小时,而过去大约要三四天。
在货物通关方面,多数地区已经实现了电子报关。在列车抵达口岸前,报关资料就已提前送达海关,从而减少列车停靠等待的时间。
“我们正在积极与沿线大型铁路公司和场站洽谈并深化合作,希望以‘无缝衔接\’模式,提高作业效率。”成都国际铁路班列有限公司董事长范军告诉记者,成都至波兰罗兹的中欧班列(以下简称“蓉欧快铁”)的运行时间,已从2013年开行之初的14天左右,缩短至目前的10.5天,并正朝着10天的目标努力。
平等互利各方热情高涨
统计显示,中欧班列从第1列到第500列,历时4年;从第501列到第1000列,历时7个月;从第1001列到第1500列,历时5个月;从第1501列到第2000列,仅用时3个半月。班列数量的爆发式增长,不仅进一步巩固了中国与沿线地区的经贸关系,也调动起了参与各方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一带一路”建设平等互利的特点。
与中国11个城市开展班列合作的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近年来加大了对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两大口岸的设施投资,并且在霍尔果斯、阿斯塔纳与奇姆肯特都建立了货运仓储中心,以便为列车通过与货物中转提供更好的服务。
“我们对中欧班列的发展充满了浓厚兴趣,并且看好它的增长潜力。”谢尔盖耶维奇表示,中欧班列既是中哈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合作项目,也符合哈萨克斯坦发展交通运输的国家战略,借此机会哈方大力开拓至欧洲、至土耳其、至伊朗的陆路交通通道。
统一品牌 影响力持续提升
目前,全国已有16个城市陆续开通了中欧班列,线路总数达39条。今年6月开始,中国各地开往欧洲的班列统一品牌和标识,标志着横跨欧亚大陆的运输系统将更加规范有序地向前发展。
“随着班列快速发展,各地之间的竞争加剧,不利于品牌影响力的塑造。”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亚欧大陆桥物流分会副秘书长武靖宇认为,统一品牌后将一改“各扫门前雪”的现状,通过做好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以市场化手段探索解决当前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最终做强中欧班列的品牌。
位于华沙郊外的GD中国商城是欧洲规模最大的中国商品集散地,随着蓉欧快铁建立起了波兰与中国间的第一条陆路物流大通道,中欧班列在中国商城中的知名度日益提升,也搅动着中国商城传统、单一的商业模式。一些“嗅觉灵敏”的商家已经行动起来,正在谋划从单一的进口贸易向进出口并举的路子转变。
“尽管这个计划还有一些障碍没有扫清,但前景可期。”GD中国商城总经理韩宝华说,随着中国自贸试验区再度扩容,并首次在西部设立,中欧班列有望推动波中贸易迈上新台阶。(据新华社华沙9月6日电)
新闻推荐
孙杨、傅园慧身份证号40元一个,300元“我知道的明星手机号、证件号,打包带走”。从普通旅客莫名收到“航班取消、改签”的短信,到明星航班信息屡被泄露,究竟谁是明星“身份证+航班信息”泄露背后的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