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驴得水》这部话剧改编电影,并不是“开心麻花”的“亲生儿”,话剧原版东家是至乐汇——近年崛起的又一民营戏剧制作机构。2012年该公司推出的话剧版《驴得水》大受好评,国内巡演人气爆棚,国外上过百老汇的舞台,是话剧迷口中的“神剧”。但该剧强烈的黑色幽默属性,与“麻花”极具群众基础的爆笑喜剧作品区别明显。
奈何《夏洛特烦恼》票房标杆摆在那:上映5天票房破2亿元,上映15天票房达10亿元,总票房14.4亿元。而《驴得水》上映一周才冲破亿元大关,眼看着《奇异博士》、《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我不是潘金莲》的票房大战要爆发,《驴得水》成为“开心麻花”第二个“爆款”电影已经不可能。
粗略统计,两年多来有9部知名话剧被搬上大银幕,如果以票房论英雄的话,市场更为追捧爆笑喜剧。《夏洛特烦恼》自不必说,邓超与俞白眉打造的《分手大师》、《恶棍天使》笑着闹着分别挣走6亿元票房。相较之下,同样是话剧舞台上的佼佼者,杜琪峰集结周润发、张艾嘉等大牌明星出演的电影版《华丽上班族》,花了4000万元搭出舞台实景却只有4720万元的票房回报。表演工作坊出品的话剧《他和她的两个老婆》,去年被改编成《恋爱排班表》公映,奈何口碑和票房“双失”,最后票房数字停留在83万元。
面对爆笑喜剧更好卖的说法,“开心麻花”CEO刘洪涛并不接受,他表示:“原创的电影拍出来也是有不同的市场反应,不能说话剧改编的电影,爆笑喜剧题材票房最好,不存在这种逻辑。可以说有的电影本身就是小众,有的电影属于大众,这也要求创作者做作品时明确定位——到底是拍给谁看?”
这么看来,《驴得水》无法成为《夏洛特烦恼》之后第二个“爆款”作品,“开心麻花”也不失落?刘洪涛回应:“我们一直强调,《驴得水》过亿就是胜利,团队里之前还有人觉得,能有几千万元票房就不错了。”刘洪涛觉得,《驴得水》已经完成了团队预设的目标,“当时想的就是引起关注、要口碑,观众认可这是一部优质的黑色幽默电影。最近几年,像它这么犀利、针砭时弊的喜剧电影,国内电影市场是没有出现过的”。他举例说,上一次票房和口碑双丰收的黑色幽默喜剧,还是十年前的《疯狂的石头》,两相对比,同样是新导演处女作、无名气演员主演的《驴得水》,破亿之后还有上升空间的票房前景,怎么能说是失败呢?
刘洪涛觉得好的话剧IP受追捧是必然的,“这两年文化产业热了起来,大家都在找合适项目,忽然发现话剧改编成影视作品是很好的机会,资本逐利很正常”。
也有业内人士建议话剧界冷静,不能被资本带跑。上个月乌镇戏剧节举办期间,编剧史航对这股热潮发表了看法:“电影生怕观众看不懂,戏剧是有门槛的。咱们先不急于把它变成蛋糕,那可是底下有火在烧的蛋糕,我们现在做一些小点心,也挺好的。”他以中戏好友、著名话剧导演孟京辉早年拍电影的经历为例,认为戏剧导演还是得专注在“主战场”上。
(娱文)
新闻推荐
股票被套牢明星们“乐”不起来了张艺谋等数十位娱乐圈明星股东陷“乐视危局”
张艺谋等数十位娱乐圈明星股东陷“乐视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