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新闻 北流新闻 容县新闻 陆川新闻 博白新闻 兴业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玉林市 > 北流新闻 > 正文

破解北流的““发酵床养猪经”

来源:玉林日报 2012-07-02 04:29   https://www.yybnet.net/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玉林近年引进的一项生态环保的养猪技术。然而在推广这个绿色技术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两个分化:一面是玉林很多养殖户在遇到技术问题后半途而废,弃之如敝帚;一面是最早引进这项技术的北流,却视之如珍宝。现在该市已建设生物发酵猪舍50多万平方米,发展生态养猪基地25个,年出栏绿色生态猪50万头,实现全市生态养殖新增收5000多万元,北流已经成为广西县级最大的生物发酵床生态养殖示范基地。为何一项技术在引进时却遭遇冰火两重天的待遇?记者深入北流对此进行了探访,发现蕴含其中的“北流经验”对我们以一种科学的态度消化吸收农业新技术不无启发。科学的态度:从质疑到坚持

50多岁的胡名进是北流市新诚畜牧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这家公司现在已经成为广西最大的发酵床的示范场之一。他经常很自豪地在现场对参观者说:“你看,这个大型猪场没有用水冲洒,却闻不到一点的臭味!”说罢他会拿起猪栏发酵床中的锯末放到鼻子用力地闻一下,也让来者试闻一下。他现在已经成为发酵床养猪技术最积极的支持者与推广者。然而说起当初对引进这项技术,他却是最强烈的反对者之一。

新诚畜牧有限公司在2008年是以一种极其迫切、热诚的心态引进这项技术的,因为这家大型养殖企业越来越感受到环保的压力。胡名进说:“我们原来的养殖场猪粪污染非常大,每天从猪场排出的肥水让周边大片农田绝收,农民怨声载道,每年养殖场都要拿出10多万元赔偿周边的农户,环保、成本的压力很大!”

然而这家公司花了很大力气引进该项技术时却发现“发酵床养猪”中看不中用。在夏天时,菌种发酵发出的高热让猪极其烦躁,肉猪生长缓慢甚至掉膘;而且在养殖一段时间后,发酵床就会板结发臭,在床上繁殖出虫蚏,已经完全失去了对猪粪分解的功能。胡名进对这项技术产生了相当排斥的态度,想把发酵床铲掉,又恢复原来的传统养殖法。北流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局长郑德富闻讯后,立即赶来劝说胡名进继续消化吸收这项新技术,不要轻易否定。然而胡名进说:“我养了一辈子猪,这项技术我看绝对行不通!”两个“老畜牧”为此争得面红耳赤,当场还拍起了桌子。

然而冷静下来,胡名进觉得还是要以一种科学的态度对待新技术,作为一种最先发展于国内北方的技术,引进到南方肯定会遇到温度、干湿度等诸多不同的条件,然而在菌种发酵猪粪的大方向上却要坚持。于是在北流市畜牧技术人员的支持下,养殖场对猪场的降温、菌种的调整、发酵床的翻床、补充菌种及锯末等技术细节作了调整。

胡名进终于尝到了坚持的甜头,现在猪场实现了零排放,周边的农民不再找养殖场的“麻烦”。猪舍里面不产生臭气和氨气,无需冲洗猪圈,各种疾病也大大降低了,节水节电节成本,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也大大提高,公司现在已建成生态环保零排放猪舍17幢,每年节水9万立方米,节电5万度,提供优质有机肥2000吨,新增经济效益50多万元。胡名进从最大的“反对派”变成“铁杆”的支持者,新诚畜牧有限公司自己发明出高效的自动化翻床,大大减轻了这项工作的繁琐度,促进了发酵床养猪技术的推广。务实的精神:从消化到创新

在新技术遭受质疑时,北流市水产畜牧兽医局的技术人员压力很大,然而他们身后有一个强硬的“技术局长”——郑德富的鼎力支持,他说:“新技术引进过来,还要消化吸收!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争论,而是要埋头到科研中去,从而消化吸引这项新技术为北流所用,再通过技术的创新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这才是引进技术时最务实、最有效的办法!”

在新诚畜牧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了一项项就地消化后形成的技术成果:从养猪场舍、发酵床设计、施工、管理,到垫料选择、使用,再到菌种制作、供应、使用及疫病监测、免疫、疫病防治的过程中,这里都形成了一套相当成熟的技术。每头猪的防疫费用从50元降到25元;节约劳动力50%,节约用水85%~90%,1人可饲养肉猪500~1000头、母猪100~200头,每头猪可多增收300~400元。由技术转化出的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的经济效益,促进了技术的推广。

北流的畜牧技术人员在研究消化这项新技术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调整:菌种及降温设备。他们发现在发酵床上如果使用高发热量的菌种,会使垫料持续高热,过快的分解垫料粗纤维,缩短垫料的使用年限,由于持续高热和板结严重,要不断地翻挖,加大人工成本。于是他们调整使用了温和型的发酵床菌种,只要能够正常分解猪粪尿(2~3天),对垫料粗纤维分解缓慢,这样的菌种就是最佳的发酵床菌种。另外他们还使用湿帘—风机降温系统,机组30秒至1分钟可急速降温达到4~13℃,在炎热干燥地区降温可达4~15℃。一般在炎热的午后每间隔1小时开启1次,每次持续时间为20~30分钟,就可有效改善夏天气温升高形成的室内高温、闷热、废气、异味等工作环境,解决发酵床栏舍的闷热高温难题。

随着这个问题的解决,发酵床上生虫子的问题又浮现了出来。经过实地考察,科研人员发现发酵床蝇虫滋生的主要原因是卫生环境差并且高湿,发酵床菌种不足也是容易造成蝇虫滋生的原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部分养殖户在使用发酵床中会长时间不翻、埋裸露在表面的粪便,给苍蝇制造了生活环境。饲养密度过大等原因使发酵床的湿度过大,也会使蝇虫很容易滋生。他们给出的“良方”是:把发酵床整个地从上到下翻动1次,通过蒸发来降低发酵床的水分;加入没有加菌种搅拌、没有加水的干净的锯末、稻壳均匀地撒在发酵床上,调整发酵床的湿度;每天把裸露在表面的粪便埋在发酵床的中间,阻断苍蝇生存的条件;保持饲喂台的干净清洁;在发酵床垫料中及时补足发酵菌种。

随着一个个具体的技术问题的解决,北流终于解决了发酵床养猪技术“水土不服”的问题。大力的支持:从资金到技术

从北流市隆盛镇驱车往六麻镇方向,在水泥硬化路上行驶10多公里后,再转上弯曲的盘山公路3公里,便到达清水口镇大郡村三垌沟,一座现代化生猪饲养基地映入眼帘,这便是广西北流中澳发酵床生猪饲养基地。

这个大型的发酵床生猪饲养基地占地7.6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3亿元。目前有170多名员工,已投入1.12亿元巨资建成发酵床标准猪舍26000平方米,饲料房8000平方米,现存栏母猪1200头,肉猪12000头,仔猪5000头,年出栏肉猪5万头。全部项目建成后,中澳发酵床生猪饲养场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粪尿零排放发酵床养殖基地。

在白马、隆盛、大坡外、大伦等北流传统的养猪大镇,农民也纷纷开始把自己的传统猪场改造成发酵床养猪。作为一个新兴的技术,得到如此迅速、广泛的推广,这得力于北流市政府对这个环保养殖技术从资金到技术的大力支持。

北流市专门成立了生态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了生态养殖新技术推广工作办公室。政策驱动,切实加大推广工作力度:生猪调出大县的奖励资金大部分向零排放发酵床生态养殖场倾斜,对按标准建设的发酵床猪场给予补贴,并将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试点场建设列入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考核内容。近年来,北流市已投入各类项目资金13500万元,用于生态养殖场的建设。

技术推动。北流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安排技术人员在发酵床制作、垫料选择、菌种的使用、营养液的配置、发酵床的管理等方面,对试点猪场进行全方位指导。试点饲养证明,发酵床新法养猪节约饲料12.5%,减少用药40%,节约用水85%,节约用工50%以上,缩短育肥周期12天,出栏一头猪可增效100多元。以点上的成功带动面上的发展。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服务是关键。北流市水产畜牧兽医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技术推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的零排放养殖技术推广工作,对养猪场业主进行技术培训、全程现场指导和服务。技术推广工作领导小组不断研究完善发酵菌种的开发技术,探索猪舍、发酵床建设模式,使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发展成为一项投入少、成本低、农民易掌握并且非常实用的养猪新技术。

新闻推荐

玉林市为见义勇为英雄申请保险赔付金

...

北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北流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痛别勇士谢强华2012-07-04 04:28
评论:(破解北流的““发酵床养猪经”)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