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市民安镇丰村,利用农家党校这个平台,与深圳市农业局合作办校,为村民找到了6种蔬菜新品种:莴笋、线椒、上海青、日本竹介、日本茄子、白苦瓜,使村民找到了实现亩产万元产值的致富门路,并使该村成为深圳市农业局蔬菜基地之一,走出了农家党校与农业局合作发展的道路。
丰村,位于美丽的会岭台、铜石岭、石人山下。小盆地气候温和,雨水充足,杂沙质土壤,十分适合蔬菜种植,但是老方法种植传统蔬菜,制约了时令蔬菜的高效发展,出现了村民还要买菜吃的反常现象。2012年以前,丰村人都是单一的水稻生产,2000多个劳力在众多陶瓷厂里打工,这两项成了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2012年8月,丰村农家党校成立后,许多农民都说农家党校是党员的事,与平民百姓无关。村两委干部思考这个问题,改革办校方法,把农家党校办成农民致富的“农学院”、农民夜校。2012年10月,当年插队的返城知青,深圳市农业局一位副局长为丰村农家党校支招,帮助他们引进时尚、高产、高效、易种易管的新品种蔬菜莴笋、线椒、上海青、白苦瓜等。这些新品种蔬菜都是丰村人没有种植过的,丰村于是成立了绿色蔬菜种植协会,由深圳市农业局包种子、包技术、包收购。农家党校找到了“电源”,就帮助村民“充电”,组织村民学习种蔬菜技术。全村800多户人家,就有500多户2600多人次到党校学习种菜知识。为了方便村民学习,他们请来了深圳市农业局蔬菜专家和北流市农业局、科技局、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到农家党校上课,到田间地头传授种菜技术。丰村500多个沼气池成了无公害绿色蔬菜的保证。村民曾广义说:“有了蔬菜新品种,有了种菜技术,销路有保证,一亩蔬菜两三个月收入一万多元就有保证了。”
丰村农家党校组织菜农统一育苗,确保壮苗,统一时间派苗种植、统一薄膜保温,统一技术管理监督施肥,统一收获时间,统一保价收购外运,让村民吃了“定心丸”,村民称赞说:“农家党校成了第二村委会,我们心中的‘农学院\’。”村民曾广义说:“我种莴笋21亩,亩产1.5万元,农家党校为我找到了增收的新路子。”村民陈宇说:“我种日本竹介5亩,30天上市,亩产1.2万元,成为新年增收的保证。”
新闻推荐
...
北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北流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