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陶博会上,记者有机会与不少的本土陶瓷企业家交流,得以知道当前他们面临的共同烦恼:日用陶瓷同质化竞争过于激烈,价格偏低,又加上欧盟、巴西等国家地区屡屡举起反倾销大旗,利润空间很薄;陶瓷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然而遇到比较大范围内的招工难……这些困难如何破解,这些草根企业家有的仍在艰难地探索,有的已经“轻舟已过万重山”。他们共同的心声是:日用陶瓷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然而企业不创新就没有发展,只能被淘汰!
红日紫砂的另类选择
在北流市60家日用陶瓷企业中,该市的红日紫砂陶瓷厂是比较另类的一个,其他59家大都以白瓷出口为主业,而它却做紫砂炊具,而且只做国内市场。
红日紫砂陶瓷厂创办人甘先生曾在日用陶瓷厂工作了近20年。2005年,他决定创业时选择做紫砂陶瓷。“北流做白瓷的厂家当时已经近40家,我如果再进入,前面有三环这样的大企业,做得最好也只能做配角。我就想‘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要做一个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紫砂就这样进入了他的视野,它是中国独有的矿产资源,埋藏在地层深处,是一种未经外界污染的天然陶土,在国内老百姓心目中市场接受度很高。他结合自己过去积累的知识及经验终于研发出电磁炉专用紫砂炊具,目前拥有50多项专利,产品销售给20多个知名家电企业,每年企业以30%以上速度递增。
“锦昌现象”引发机械化
“现在陶瓷企业日子都不好过,招工难,有时订单送来都不敢接!”一位女企业家如此诉苦。然而锦昌瓷业的董事长邹先生可能并不完全赞同她的观点。
锦昌瓷业是北流市率先探索机械化生产模式的陶瓷企业,这个2011年投产的企业采用清洁环保的天然气烧成及花园式设计,厂区无污染,车间无粉尘。更重要的是公司经过技改后是重新定格成型的机械配置,完全颠覆成型传统的流水作业生产模式,实现时间灵活利用、能者多劳、多劳多得、职工自由组合、单机操作,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了个人收入。
锦昌瓷业采用机械化操作,减少了人工,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产品质量,其烧成品白度达到了89度,远远超过同行水平,这样让本企业在北流市陶瓷业中首先做出了附加值极高的镁质瓷,产品全部供应国内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
锦昌模式带动了北流市日用陶瓷业一次较大规模的日用陶瓷机械化普及,晨立北流公司引进了冲压机,能做出超大尺寸的大盘,这样即使面临欧盟国家较高的关税,也能保证产品的利润。而最近玉洁公司准备从国外引进北流第一条全自动化的陶瓷生产线。
三环集团副总裁陈林建议政府加大企业在机械化改造、研发的支持力度,他说:“过去日用陶瓷业大规模使用人工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生产的机械化及自动化是大势所趋!”
仲礼陶瓷“借智”开新路
在北流陶瓷企业家与清华科技园玉林分园负责人座谈时,一位日用陶瓷机械生产厂家负责人坦言:“北流日用陶瓷业最缺少的是高科技人才!”而有的企业通过加大与国内科研院校的研发合作,“借智”为企业开出一条新路。
仲礼陶瓷的副总经理李先生向记者透露,近年来,企业加大了与国内一著名高校的科研合作,研发陶瓷的新材料、新工艺,现在有两项基本研发成功的新技术可以颠覆传统的陶瓷生产技术。一个是陶瓷模具过去全部是采用石膏制造,成本极高,采用新技术后可以直接使用成本较低的陶瓷材料制造;一项是运用陶瓷新材料,成品不用烧制就可以直接成型,企业由此可以节省一大笔能源费用。
新闻推荐
...
北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