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核心
一个普通农民,从2001年起,连续12年执导了村文化艺术节,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梧村村风、民风焕然一新,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村、自治区级文明村。他,就是北流市新圩镇梧村村民梁庆球。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我们村里的农民导演”。
北流市新圩镇梧村村民梁庆球18岁时因为生活困难,初中没毕业就跟人外出跑江湖,靠无师自通的泥木工技术,在外面做建筑工程。他从小特别喜欢唱歌,但为了生活,为了努力挣钱,他把歌喉“封闭”了起来,先后到贵阳、南宁、梧州等地做工程、当工头,凭着小聪明,他学会了建筑设计、画图纸,在行业内渐渐小有名气。生活富裕起来后,他的喉咙又“痒”起来了,他的男中音唱得不错,扬琴也敲得如行云流水,二胡也拉得娓娓动听,于是他组织起梧村文艺演出队,把村里的文化活动搞得风生水起,成为村里文化娱乐活动的带头人。
精心策划当好导演
2001年,在梁庆球的策划、倡仪下,梧村成立了梧村公益事业协会,群众一致推选他为会长,这也是玉林市第一家公益事业协会。经过大家讨论,决定从2001年起,把纪念700多年前抗匪女英雄“裴九娘”的庙会改为梧村文化艺术节,并选举梁庆球为“文化部长”,担任文化艺术节的总导演。
从2001年开始,每年农历3月16至18,梧村都举办为期3天的文化艺术节,每届都有7至8万人参加各种文化体育活动。梧村有800多户、5580多人口,加上外地来观看文化节的团队有60多个、来表演节目的表演队有26个,要把活动安排得有条不紊,不出任何问题,是极不容易的。然而,从开幕式的群众进场、退场、游行表演,到白天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及晚上26个表演队的28个节目演出,都有序进行,没有发生混乱现象,充分体现了当代农民的高素质。2010年,自治区有关领导到梧村检查工作,对梧村农民文化艺术节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其为农村文化体育活动的模式。今年梧村的文化艺术节还上了人民网。
群众捐钱自娱自乐
梧村每年的农民文化艺术节开支要10多万元,这些钱从哪里来?梁庆球召开会议,发动群众、老板为艺术节捐款,他每年带头捐款2000元;富起来的梧村人也纷纷踊跃捐款,全村村民捐款达5万多元;还有众多老板也纷纷支持,年年捐款达10多万元,今年该村文化节收到的捐款达20多万元。村民说,这要功归于总导演梁庆球和他的团队的奉献精神。
导演7至8万人的大型文化活动,仅外地来团队的,吃饭就是一大问题,梁庆球精心安排3个接待处。今年文化节,吃饭席数达到600多桌,外地来的60多个团队和26个演出团队在梧村吃饭,全是梧村人志愿服务,不讲报酬。梁庆球还说了一件趣事:外来的团队都自愿把饭钱集中起来装进信封里,放在餐桌上,从不吃白饭。“餐桌上的红包”成了艺术节的一大特色,12年来从不间断,成为梧村文化艺术节的光荣传统。
嗓子喊哑绝不言悔
从1990年开始搞庙会到2001年改为文化艺术节,至今已24年,梁庆球付出了极大的心血。文化艺术节一年比一年办得好。每年,他把喉咙都喊哑了,几天都说不出话来。他说:“为了群众的欢乐,喊破嗓子我心里也乐”。今年,他带领500多个老人参加艺术节入场式,成为艺术节一大亮点。多年来的成就和贡献,使梁庆球成为北流市知名的民间艺人,他还是北流市风景名胜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及北流市戏剧艺术联谊会副会长。
梁庆球还很热心村里的公益事业,多渠道集资建设了文化广场、舞台、球场、老人活动中心等,并将村道硬化到各家门口、安装了路灯。人们不但称他为文化艺术节的总导演,还称他为梧村公益事业的总导演。梁庆球在研究文化艺术节方案。
新闻推荐
...
北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