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新闻 北流新闻 容县新闻 陆川新闻 博白新闻 兴业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玉林市 > 博白新闻 > 正文

文化产业异军突起

来源:广西日报 2012-03-29 19:23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罗劲松

“广西文化产业城建设取得重要突破,组织编制概念性规划方案,策划推荐13个入选项目,经自治区领导现场办公会审议通过,梅帅元实景演艺创意产业基地的前期工作顺利启动……”在日前召开的2012年全区文化工作会议上,谈到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进展状况时,自治区文化厅厅长余益中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纵观我区文化产业,以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动漫游戏、影视制作、广告节庆、文化会展、工艺美术、文物博物、艺术培训、网络文化等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十一五”期间,我区文化系统产业平均增幅达20%以上,文化产业正在成为广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提升广西软实力和新形象的重要力量。

中心城市各显魅力

谈到我区南宁、柳州、桂林三大中心城市,不少外地游客脑海中蹦出的第一印象大多是“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和“柳江水上大舞台”。这三大演艺节庆活动,正是我区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结果。

南宁市作为自治区首府,重点发展文化会展节庆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邕州神韵“天天演”等节庆文化品牌。目前已成功举办13届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富于创意地将民族文化与会展、城市建设、旅游等产业融为一体,(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成为持续时间最长的国际民歌盛会,并在国内首次荣获“IFEA全球节庆行业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拉动力在全国地方节庆中名列前茅。

柳州市着力打造柳江水上大舞台、柳州工业博物馆、工业题材大剧等“文化建设十大工程”。意气风发的柳州人,仅用6个月时间就在柳江上构建起世界上最大的浮动舞台——“柳江明珠”,充分显示了这座工业城市的气派。

桂林市则突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品牌,积极打造文化与旅游结合经典案例,在国际上首创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婉转的歌声与江面浪涛交汇,曼妙的舞蹈与秀美山水融合……方圆两公里的漓江水域,12座山峰与广袤的天穹,构成了世界上最奇妙的“天然山水剧场”。如今,长演不衰的《印象·刘三姐》已接待游客达600万人次,总票房收入超过6亿元,成为一个常年演出、稳定产出、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一地一品”携手致富

谈起广西地方特色文化产业,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洪波如数家珍——

绣球,原本只是壮家人传情的信物。在商品经济观念指引下,百色市靖西县旧州村400多户人家以“公司+协会+农户”模式组织起来,年产绣球达15万只,产品式样不断更新。过去只在亲人间传递的绣球,如今已经远远“抛”向东南亚、欧美市场。

曾为“四大名锦”之一的壮锦,在现代文明冲击下,传统技术一度后继无人,日渐衰落。在文化管理部门和文化企业的合力扶持下,去年成立的广西织绣发展研究会,将原本分散经营、单打独斗的手工艺人聚拢起来,通过文化企业开辟销售渠道,采取灵活的营销手段广拓市场,共同编织着广西织绣业的“锦绣前程”。

在临桂县五通镇,农民画家们组织起来,以协会形式开拓旅游纪念品市场,去年年产值达8000多万元;钦州坭兴陶产业改制组建民营股份有限公司,凭借灵活的企业体制和经营机制,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博白县芒编产业,通过现代化营销手段,使集实用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编织品成功进入欧美国家数以万计的家庭,年出口额达10多亿元。

扶持地方传统特色文化产业,鼓励具有特色文化资源的乡村建立“一地一品一业”文化产业,以“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形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是我区文化产业在广大农村发展壮大的一大亮点。

动漫企业“零”的突破

今年年初,广西动漫人都在为一条消息振奋:南宁九金娃娃动漫有限公司、桂林云尚动画制作有限公司入选文化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2011年通过认定的动漫企业名单,实现了我区国家级动漫企业“零”的突破。

作为21世纪新兴的朝阳产业,“生金”效益明显的动漫产业正在成为各方争食的“香馍馍”。“十二五”开局之年,为促进动漫行业以更快的动作改革,更快的速度发展,我区评选命名柳州蓝海科技公司等9家企业为第一批自治区动漫骨干企业,南宁高新区软件园、桂林高新区创意产业园为动漫试验园区,广西艺术学院等8家单位为动漫人才培养基地。

目前,我区正整合区内高新技术开发区、软件园区和高等院校资源,推动“广西动漫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动漫企业提供大型开发工具、开发软件、后期制作设备和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动漫素材库,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共享机制。南宁软件园已汇聚400多家软件企业,多家自治区级动漫骨干企业得到广西艺术学院等人才基地的后备支持,初步形成动漫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广西动漫,动作不慢。成为我区动漫产业加速发展的形象写照。

新闻出版战略重组

“2011年全区新闻出版业生产总值达190亿元,比上年增长18.75%。我区出版发行和报业实力继续位居西部地区前列。”在日前召开的2012年全区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局长邓纯东说:“必须切实增强推动新闻出版业加速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

数字,在人们眼里曾经是那么枯燥乏味。如今,数字化却正在成为新闻出版业最精彩、最时尚、最具冲击力的代名词,成为驱动传统新闻出版业持续变革的强大动力。

在2011中国-东盟出版博览会数字出版论坛上,广西日报传媒集团董事长李启瑞在冷静分析传统媒体面临的严峻形势后指出,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正积极推进广西新闻网的转企改制工作。依托广西新闻网和集团网络中心,投入巨额资金,使集团的采编、出版、印刷、发行、资料信息基本实现数字化。

体制改革,正在全区新闻出版业全面展开。2009年,我区在中央确定的改革时间表内,完成7家图书出版社、9家音像电子出版社和19家县(市)新华书店的转企改制。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应时而生,顺势而立。连同当年组建的广西正泰印刷包装集团(民营),2004年成立的广西新华书店集团,广西新闻出版业已组建起5家集团。

目前,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已完成企业工商登记,转企改制和组建集团公司一步到位,市场主体确立。广西日报传媒集团遵循“采编与经营剥离、事业与企业分开”原则,深化内部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全区新华书店系统的战略重组正在加速推进中,已完成全区94家新华书店整合,广西新华书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组建过程中。

我区新闻出版业5家集团正积极向“事转企”、“独转股”、国有传媒授权经营、股份制公司上市融资推进,努力将自身打造为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

新闻推荐

大山深处的人生坚守

■本报记者赵品贤/摄影报道●身份:国有农场退休职工●报道:2012年3月8日广西日报看点新闻头条通讯《大山深处,那朵不散的云——博白县88岁退休老党员庞祖玉的人生坚守》(http://gxrb.gxne...

博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博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文化产业异军突起)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