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博白县南流江沿岸,成群结队的鸭子不再在江河流域敞放,鸭子大部分时间都呆在了旱地上,每天在岸边用竹篾围栏圈住的“集体宿舍”进食2次,鸭粪集中收集。位于博白镇西江村养鸭户苏广德告诉笔者,“半旱式”养鸭模式是一种生态标准化养殖模式,能有效地保护南流江水质。目前,博白县南流江沿岸近千户鸭子养殖户大多采用这种“半旱式”养鸭模式,从而改善因养鸭造成的水质污染等问题。
将鸭子“请”上岸,是博白大力推进“清洁养殖”想出的“金点子”之一。据了解,今年以来,博白积极开展“清洁养殖”专项活动,集中整治养殖业“脏、乱、差”行为,转变养殖方式,做好养殖业节能减排,明确排污责任主体,引导发展循环生态养殖业;大力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推动水产养殖场应用生态健康养殖模式,走出了一条“清洁养殖”之路。
推广新技术,打造“美丽猪场”
博白县作为广西第一养猪大县和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一直饱受猪粪便排放污染的困扰,破解养猪业发展中遇到的污染难题,将是落实“美丽博白·清洁乡村”活动首要解决的难题。博白县比得福猪场采取的“堆肥法”无害化处理技术,以及博白县丽华农牧有限公司积极推行的生态循环种养新模式,给这个难题交了一份“好答案”。
走进位于博白镇柯木村的比得福猪场,笔者真正看到了“堆肥法”无害化处理死猪的神奇威力:病死猪被厚厚的木屑所覆盖,通过生物发酵产生热循环,里面温度达到50~60℃,可进行生物降解和杀灭病原体,无污水渗透和臭气排出,对环境无污染,达到防疫要求,而且操作简单,处理成本每头不超过5元。如果按传统的深埋、化制等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工作量大处理成本也高,每头需超过100元,还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目前,该县已有100多家养猪场正在推广使用“堆肥法”无害化处理技术。对那些死亡猪全部按照技术要求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新技术无害化处理死亡猪,为养殖户节约了大笔资金。
而博白县丽华农牧有限公司利用沼气循环系统,解决了传统养殖业中的粪便污染问题,为博白县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来到位于旺茂镇的该猪场,所见所闻令人大开眼界,完全颠覆了笔者对传统养猪场的印象。猪场里,各种机器设备有序运转,猪场产生的粪便集中排放到集粪池,再抽到固液分离机,压滤分离粪、液,干粪集中堆放,滤液则全部经沼气池厌氧处理、发酵、储存。与此相应的是,猪场内不再是臭气熏天,不时闻到的是泥土植物的芳香。让人难以想象,这竟是一个年出栏猪近万头的养猪场!据了解,该公司先后投入50多万元实施《规模猪场粪污生物处理》项目工程,建设沼气池34座,对猪场粪污水通过固液分离机压滤分离粪、液作有机肥,基本实现了污染零排放。
“软硬兼施”,打造“高效率”
日前,笔者在博白镇、东平镇、径口镇等乡镇的几家规模养殖场看到,养殖场布局合理,环境整洁卫生,动物防疫合格条件达标,污水零排放,生产井然有序。这些都得益于该县对“清洁养殖”的“软硬兼施”。
该县重点加强养殖污染、投入品使用以及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监管和执法,严格执行规模畜禽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制度,对达不到相关标准的养殖企业(户),不予发放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不得投入运营。各相关部门深入各养殖场进行登记排查,指导监督畜禽户主按照“五不一处理”方式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将病死畜禽抛入江河、沟渠、池塘等水域污染水源,为推进畜禽清洁生产提供安全保障。
同时,该县加大资金整合和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上级部门资金支持,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整合现有的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等项目资金,支持畜禽养殖场(户)开展清洁生产,引导养殖场(户)自觉加强粪污综合治理、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截至9月底,该县建立县级“清洁养殖”示范场7个,乡镇级“清洁养殖”示范场122个。
新闻推荐
他是一个农民,却曾成功举办过4次个人画展,先后获得县、市、区各级奖项近100项,成为北京华夏艺术书画院理事—— 张家口:从农民到画家的传奇人生
他的身份是农民,本分的工作是“修理地球”,可是不安分的他却做起了画家梦,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他的画家梦还真实现了。他先后成功举办过4次个人画展,他的作品先后获得县、市、...
博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博白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