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团圆却怕回家,渴望春节长假却怕“春劫”,这是不少人过年时的纠结心理。如今的春节演变成了“春劫”,买年货、送礼、出行、红包,哪一样都少不了,“累、挤、贵”成了很多人的春节记忆。
对于在外工作打拼的年轻人来说,“恐年症”愈发明显,过年时一年来攒下来的钱花起来如流水,成了“年光族”。
■春节消费:“春运价”频现让人吃不消
大年初五,李先生提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准备乘班车去女朋友家拜年,但没想到从松旺镇到博白县城,车费竟然要40元,而平时只要20元,足足涨了一倍。
“春运涨一点是可以理解的,但涨了一倍确实有点离谱了。”一连等了几辆班车,价格都是如此,李先生无奈只好挤上了班车。
“春运价”不仅仅在交通上体现,日常的一些消费中也频频出现攀高的“春运价”。春节前几天,玉林的理发店普遍调高价格,普通理发店的单剪价格从平时的七八元涨到15元左右。在民主中路一家理发店里,理发的市民排起了长队,店主告诉记者,站了一天理发忙个不停,年底正是理发店的旺季,趁着这段时间多赚一点。
■人情世故:掏空荷包身心也疲惫
2月6日,潘先生刚刚从山东济南赶回来玉林,准备第二天上班,春节长假已经过完,这个年不仅让他掏空了荷包,而且过得身心疲惫。
因为不确定什么时候能放假回家,潘先生订机票比较晚,往返机票都是全票价格,花了近4000元。潘先生觉得交通费花得还算正常,倒是回家后的人情债让他有点吃不消。
一年到头只回家一次,难免要走亲访友,当然手里也不能空空就上门。回家时潘先生托运了2000多元的牛巴、龙眼干等玉林特产,走亲访友时每家提上一点。
过年发红包是潘先生最烦恼的事,给小孩的红包100元钱已经不好意思拿出手,“起步价”涨到了200元,关系好点得发300~500元。光是红包就发了3000多元,这个年潘先生共花了1万多元,他1月份的工资加年终奖都花在了过年上。
■年味难寻:新年俗逆袭难掩心理失落
“让红包再飞一会”,这句话用在今年发红包的方式上再恰当不过。70后的傅女士今年过年时也赶时髦,和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们玩起了微信发红包,尽管只是十块八块地派发,一家人仍然玩得不亦乐乎。
今年流行的微信发红包、往年的短信拜年、春节旅游等新年俗越来越多地成为过年的习惯,代替了传统年味,也让70后、80后们心里对春节的期望值降低,不再日盼夜盼春节的到来,甚至还有些“恐年”。
春晚上走红的歌曲《群发的我不回》,正是许多人对短信拜年的抗拒。市民伍先生也深有同感。今年除夕,伍先生一边看着春晚,手机短信的铃声响了十几次,他没拿起来看一眼。“不用看都知道是亲朋好友群发的拜年短信,都是大同小异,懒得看了。”
在伍先生的记忆中,小时候都是跟着父母挨家挨户去亲戚家拜年,还可以收到长辈的红包,尽管只是一元两元钱,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攒着压岁钱来买鞭炮或是买玩具。而现在大家走动越来越少,过年时只是打个电话或是发条拜年短信,没有了往时的热闹劲。
新闻推荐
土肥专家“问诊”土地 ——记2013年度玉林市科技特派员林志锋
2013年,他充分依托土肥系统科技优势,组建了土肥小分队,通过团队合作,深入抓好土肥水技术服务,协助企业创建了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推动了乡村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为促进农业增...
博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博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