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新闻 北流新闻 容县新闻 陆川新闻 博白新闻 兴业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玉林市 > 博白新闻 > 正文

“中国桂圆之乡”博白三滩镇: 龙眼从这里“华丽转身”

来源:玉林日报 2014-08-05 03:12   https://www.yybnet.net/

美丽密码:桂圆肉加工产业是博白三滩镇的传统产业,每年7月大暑节气开始直至中秋前后,就是桂圆肉的加工季,全国最有名的桂圆肉就是从这里生产出来,销往全国各地甚至东南亚、欧洲国家。时下正处桂圆肉的加工旺季,7月29日,《美丽玉林行》栏目组来到博白三滩镇,探访“中国桂圆之乡”——三滩桂圆肉加工的节奏。

全镇总动员,一起动手剥龙眼

进入三滩镇,我们就看到,几乎家家户户的居民人手一把小挑刀,三三两两地围坐在自家门口剥龙眼,更有大一点的作坊在门前竖起“剥龙眼0.7元/斤”的牌子,请来工人帮忙加工。一路上,我们还看到不少桂圆肉收购点,农民用三轮车载着自家做好的桂圆运往附近的收购点卖。

在三滩镇,生产桂圆靠的是传统工艺,每年7月大暑节气前后直到中秋前后,都是桂圆肉加工季。每到这个时候,整个镇里都会掀起一阵加工狂潮,全镇总动员一般,每村、每户都有人在剥龙眼,每个人都是这些三滩桂圆肉的生产者。据说,这里每逢到加工桂圆肉的时候,很多在外地做老板或者是打工的三滩人,都会回到三滩加入加工桂圆肉的行列,用“全镇总动员,一起加工桂圆肉”这句话来形容三滩桂圆肉加工热潮,一点都不过分。

剥,是桂圆肉生产的一道重要工序。用挑刀一颗一颗地把龙眼的外壳打开,挑除果核,取出果肉。在三滩,剥龙眼肉都是用人工,人人都是高手,就连小孩们的剥工也很了得。在一家作坊门前,一百平方米的房里围坐着二十来个圈,每个圈大概四五个人,大多是妇女、老人和小孩。每个圈里都放着一个簸箕,一颗颗刚去核的龙眼正整齐地摆放成一个圈,仔细看,晶莹剔透的圆肉,在光线的照射下,泛着闪闪亮光,如同一颗颗透明的珍珠,令人垂涎欲滴。

剥龙眼的季节,有很多人早上4时多钟就起床去剥龙眼,中午就吃点稀饭,然后一直干到傍晚6时多钟才收工。一个正在剥龙眼的高一女生刘欣宜告诉我们,她是从5岁多就开始帮剥龙眼,至今已经有十几年的工龄了,她们现在剥龙眼大概10多分钟可以得一个簸箕,一天大约能赚100块钱工钱。刘欣宜在这个季节靠剥龙眼肉赚自己的学费,已经有十几年了。

农民自制烤炉,桂圆肉的“瘦身房”

看到这个场面,我们不禁对加工桂圆肉非常感兴趣。“走,我带你们去看。”三滩镇政府干部周孙路带我们来到三滩村活桃根自然村农户黄飓的家。黄飓是三滩村村委副主任,他家加工桂圆肉已经有几十年历史了。

黄飓家后院有一片老龙眼树,黄飓带我们先去采摘。这些老龙眼树都是长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树,缀满了成熟的龙眼果,压弯了枝头,伸手就能摘到。我们忍不住摘一颗剥开,肉很厚,放进嘴里,味很甜,口感很好。

采了龙眼回到黄飓家中,其家人已经围坐开始剥龙眼。我们也想体验一下剥龙眼的技术,于是拿起挑刀,有模有样地学。挑龙眼不算难,难就难在速度快,挑出来的果形好,我们是达不到这个水平,但是有几十年挑工的黄飓家人,一眨眼就挖出一颗完整而圆亮的“白珍珠”,这样的娴熟让我们望尘莫及。

黄飓告诉我们,做桂圆需要大量的人工,挑工是一道工序,而烤工则更为讲究。他请我们来到他家的烤炉房,一个用火砖砌成的火炉,在灶口正烧着旺旺的柴火。黄飓打开烤炉门,里面一层层的架子架着一个个簸箕,簸箕里的龙眼被烤干水分变得金黄。黄飓看了看龙眼,抖了抖炉顶铺盖的草席,我们很好奇他这个动作,他说,草席是用于保持炉内的湿度和温度的。一般来说,剥好的龙眼肉要在这个烤炉中经历10个小时的“瘦身”。烘烤用的是柴火,火候的掌控全凭经验,炉内的温度要保持在60℃~75℃,高不得也低不得。经过10个小时的“瘦身”之后,龙眼的水分被蒸干,原来13斤的龙眼才得出1斤的桂圆。

怎么才能判断桂圆肉是最好的?黄飓告诉我们,龙眼的肉越薄,做出来的桂圆就越香、越好,尤其是用直生苗的龙眼肉做出来的桂圆是最好的。可是直生苗现在很少有,其果肉也太薄又黏壳,不好剥,所以加工起来也比较困难,很多人不想做,成本也高些,卖出去的价格也更高。

不愁销路,桂圆肉产品一直受欢迎

传统的工艺,自制的烤炉,一流的技术。采摘、脱壳和10个小时的柴火烘烤,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却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精力,难怪我们一进三滩就看到全镇总动员的场面。更难能可贵的是,整个生产过程不添加任何的防腐剂和硫磺,如此原生态的生产,带给消费者的是健康的营养美食。三滩镇政府干部周孙路介绍说,现在三滩桂圆的生产模式大多是家庭小作坊式的自产自销模式,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集中生产和品牌效应。但由于桂圆肉质量好,根本不愁销路,每天都有人订购,农户在家就能把桂圆肉全部卖出去。

以前加工桂圆肉时烘烤设备比较简陋,为了使龙眼容易干些、提升桂圆的颜色和亮度,有些人会在烘烤时加入硫磺。现在讲究健康食品,再也没有人敢加硫磺了。三滩镇种的龙眼树不是很多,却是有名的桂圆加工基地。每年加工完本地的龙眼,还会从外地调运龙眼回来加工,据说每天运龙眼的来往货车有几十辆以上,把进入三滩的公路连成了一条车龙,而生产出来的精品桂圆也将销往全国各地甚至东南亚、欧洲等地。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博白三滩镇充分发挥靠近县城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积极调整农业种养结构,全镇农业生产走出一条规模化、基地化、市场化、效益化的路子。尤其是桂圆肉加工业,作为三滩镇传统加工业,经过近30年来的发展,现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全镇有60%以上的农户加工桂圆肉,达9600多户;年产桂圆肉近1500多吨,产值约1.2亿元。近年来,还出现了不少加工大户,形成了集约化规模生产模式,形成了固定的龙眼果批发市场,固定的桂圆肉收购站点;成立了博白县广源食品公司、博白县鸿泰桂圆有限公司等公司或合作组织,组织供应、收购和销售,并建有相当规模的冻库进行贮藏;形成了有力有效的销售渠道,确保三滩镇的桂圆能产能销。现在每到龙眼成熟季节,全镇不但利用自己生产的龙眼加工桂圆肉,还调入外地优质龙眼回来进行加工。加工桂圆肉时三滩镇采用自己独特的生晒方式,既保持龙眼原有的香甜风味,还利于保存原有的清黄色色泽不会变黑,提升了龙眼的价值,又提升了品质,在市场上打出了声誉,闻名全国,蜚声东南亚地区。下一步该镇将通过政企合作,把三滩桂圆之乡的品牌进一步推广宣传,把三滩建设成为广西特色名镇。

新闻推荐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博白县不折不

...

博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博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小孩患病民警捐款2014-08-22 03:10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1970-01-01 08:00
评论:(“中国桂圆之乡”博白三滩镇: 龙眼从这里“华丽转身”)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