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认识黄海斌是从名字开始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黄海斌在博白县某乡镇工商所工作,他经常向报社投稿,开始是一些新闻“豆腐块”,接着是一些比较稚嫩的硬笔书法之类的作品。他写稿写字都很勤奋,每周都有好几篇稿好几幅字,当时我负责编的报纸是周三小报,版面有限,来稿又很多,黄海斌的“豆腐块”和书法作品见报的机会自然很少,连我自己都过意不去。后来黄海斌打电话给我,说写作写字是自己的一种爱好,并不在乎一定要见报发表;并提出要来玉林拜访我。乍一见面,原来是个文雅的帅小伙,乌黑的头发下是一双执着的眼睛,给人的第一印象非常热情真诚。
黄海斌说,基层的文化娱乐特别少,就连家有电视机的同事也不多。他不喜欢喝酒,也不喜欢打牌,一有空就看书、写作、练字,有时候甚至通宵达旦。别人都笑他跟不上时代潮流,但黄海斌有自己的想法,他觉得在书海里遨游特别快乐,在寻找书法的真谛过程中特别享受,他要在墨海里闯出一条路子来。
几年后没见到黄海斌写稿了,我跟他也很少联系,倒是不时在《广西日报》、《公安时报》、《广西工商报》、《广西交通安全报》等报纸上看到他的名字,或者说凡需要书法作品的报纸,几乎都有他的书法作品。20多年来,他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发表书法作品达2000多幅(件)。后来听说黄海斌自摔“铁饭碗”辞职下海了,在玉林办了个“天天”书法班,上门向他学书法的人不少。
中断联系许多年后,黄海斌打电话给我,邀请我到他在玉林城区开的“天天”书法班看一下。当时天气炎热,黄海斌身穿中裤和一件T恤衫,飘逸的秀发,一派福相的脸形,十足的艺术家气质。只见他右肩上搭着一条毛巾,长发披在他的肩上,全身被汗水浸透,他一边用毛巾擦汗一边辅导学员写字,那份专注、耐心、认真的态度,还是当年的样子。
黄海斌把爱好当成事业来做,经过自己20多年的努力拼搏,终于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创办了自己的书法培训班“天天”书法班和黄海斌书法专卖店。他说,自己一生的爱好就是从事书法教学,为中华民族培养、造就更多的书法人才,使书法这门中国传统艺术得到光大和发扬,使之生生不息;让每一位学员得到系统的书法培训和熏陶,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他们的责任心、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用心、用情、用爱”去浇灌的。由于教学的需要,篆、隶、楷、行、草,他无一不精,无一不透,尤善狂草,对古代张旭、怀素、黄庭坚、近代王铎等草书情有独钟,更喜现代书法名家李雁草书,达到了形神兼似的地步。教创相长,他每天临帖、创作不断,遍临百家之后,他有了自己作品的独特风格,既有传统书法长卷尤如黄河之水滚滚而来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又具现代书法亦书亦画、意境深远、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独特韵味。
作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玉林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黄海斌在行内有了一定的名气。他的书法作品尤其是草书作品,运笔流畅,字体狂放,大气磅礴,有如电光火石,雷鸣电闪;章法奇特,有如蛇行草地、乱石铺路,或如杂技演员高空搭凳表演;内涵丰富,意境深远,线条或浓或淡或涩,浓者重如高空滚石,淡者若一缕轻烟,涩者如千年枯藤盘树或如悬崖结冰……其作品被吴道子艺术馆、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及台湾、香港、澳门友人收藏。
黄海斌说,现在他爱好上乒乓球、篮球、象棋,打球是为了锻炼身体保证体力来练书法;下棋是为了让自己能静下来好好总结一下前人古韵透悟新风。“以好体力和好心情全心投入创作,自己的艺术生命才会长盛不衰,否则都是空谈。”
新闻推荐
...
博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博白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