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记者驱车来到博白县东平镇新郑村,只见沿路是满坡的砂糖桔,黄里透着红的砂糖桔像一个个“小灯笼”般,缀满了树枝。从高处眺望,砂糖桔果园绵延不绝,犹如置身于砂糖桔的海洋里。
在伟丰砂糖桔示范基地里,村民陈锡朋夫妻俩正一边开心地唱着山歌,一边忙着采摘砂糖桔。他种植砂糖桔已经有6年时间,如今年收入40多万元,盖上了“砂糖桔楼”。今年,他的砂糖桔园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喜悦之年。
“以前,我们仅仅依靠打工、养家畜赚点小钱,除了供孩子上学外,口袋里没几分闲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这几年,不少村民靠种植砂糖桔过上了好日子。”陈锡朋高兴地说,每年小寒过后,村里的砂糖桔园里可热闹了,到处是前来采购的客商,以及享受农家采摘乐趣的人们。
然而,早些年的新郑村却是这样一副“旧模样”——由于无人耕种,村里的大片坡地常年丢荒,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村民只能奔走他乡,为一日三餐温饱苦苦挣扎。
6年前,陈锡朋到广东省四会市的朋友家拜访,觅得了挂果率高、果肉甜脆的四会砂糖桔品种。他心想:“如果将这个砂糖桔品种带回家乡种植,是不是也能开拓市场呢?”在经过一番市场考察后,陈锡朋决定将四会砂糖桔种苗连同种植技术一同“移植”回来,开始了砂糖桔产业发展之路。
客家人喜欢帮衬老乡,自然也是乡亲帮乡亲。眼见着陈锡朋种砂糖桔发了财,好多远走他乡打工谋生的同乡人选择留守家乡,开始打造“甜蜜事业”。经过几年的发展,新郑村种植砂糖桔的农户达30多户,种植面积近5000亩。
近年来,东平镇党委、政府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多元发展”的农业发展思路,大力引导农民连片种植砂糖桔、年桔、火龙果、荔枝等水果,“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格局正逐步形成。在这些客家老乡的共同努力下,东平镇全镇种植砂糖桔面积达1万多亩,形成了博白县的砂糖桔生产带。如今,每年这个时候,来自福建省、四川省等地的果商都亲自开车到果园里收购。
放眼博白县东平镇,因为砂糖桔而改变生活的客家人比比皆是。砂糖桔“变身”果房、果车,在当地农村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砂糖桔着实“甜”了客家人的日子。
“前些日子,我与亲戚李观生一同成立了伟丰农场合作社。以后,大家一起抱团发展,交流技术,共创品牌,统一包装,销路妥妥的,可比以往单打独斗强多了!”陈锡朋期待着,连片种植、抱团营销产生的“集约效应”,将会使当地的砂糖桔量价齐升。
新闻推荐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这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诗句,这首诗给人一种积极乐...
博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博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