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城乡社区规范化建设的进程中,面对种种“疑难杂症”,博白县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整合人财物等资源,调动各方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建设。
按照既定目标,到今年年底,博白县在新建、改扩建、完善提升的41个社区中,打造10个以上示范社区;博白镇10个社区要100%达到城市社区标准,其他镇31个社区要100%达到乡镇社区标准。目前,各项工作全面铺开。
“钱从哪里来?” 通过“六种路径”筹集资金
“这是我们大家的‘家\’,以后开展活动、办事更方便了。”日前,博白县东平镇合江街社区装修一新的办公楼引来了居民的“围观”,并纷纷点赞。作为博白县社区规范化建设的“样板”,合江街社区各项配套建设齐全,非常地“高大上”。
时间倒流回2个月前,该社区兴建之初,还面临着资金缺口30万元的难题,面对这一“瓶颈”,合江街社区不等不靠,在上级拨付20多万元的基础上,发动群众、老板、社会捐助30多万元,顺利推进工程的建设。按照目前进度,总投资50多万元的合江新社区6月底便可交付使用。
资金缺乏,是目前博白县各社区推进规范化建设面临的普遍难题,在现有的41个社区中,有经济收入的社区仅有6个,占15%;超过1万元/年的有4个,占10%;超过2万元/年的有2个,占5%。
钱从哪里来?这是开展社区规范化建设中最迫切需要先啃的“硬骨头”。博白县采取“上级支持一点、财政投入一点、部门帮扶一点、乡镇划拨一点、社区自筹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等六种筹资路径,借助社会力量多方筹集资金,灵活解决这一难题。该县财政安排1600万元资金用于社区规范化建设,并已下拨了1000万元。同时要求各镇通过划拨经费、社区自筹等形式配套50%资金。目前,各社区通过其他路径筹集资金已达800万元。同时,注重整合财政投资项目,在项目安排时,优先考虑社区建设需要,目前,全县整合财政项目新建办公场所5个。另外,设立公共服务资金。从2015年起,县财政按照每个镇社区每年5万元的标准,落实公共服务资金,专门用于购买社会服务、兴办实事等。
“场地哪里有?” 通过“八种模式”盘活资源
针对社区底子薄、办公场所选址难的问题,博白县结合实际,创新方式,采取“划拨、置换、低价租赁、房地产项目支持、购买、征地、村民参与支持、自有翻新”等八种模式盘活辖区内资源,有效解决了41个社区建设场地落实难题。
长岗岭社区,原来只有租用的3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在城乡社区规范化建设攻坚活动中,该社区干部积极争取县挂点领导的协调,采取“房地产项目支持”模式,与三和欧洲城房地产商达成协议,将该房地产楼盘内一临街商铺低价出租给社区用作办公场地,使长岗岭社区落后的办公条件得到彻底改变。
通过积极争取房地产项目支持,该县还落实了新田街社区、双凤街社区、江宁街社区等4个社区的办公场所;通过划拨方式落实了马头岭社区、江滨社区等17个社区的办公场所;通过置换方式落实了龙潭街社区、文地街社区等2个社区办公场所;通过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和支持,落实了亚山街社区办公场所。
“特色如何凸显?”从七方面创社区服务品牌
“以前居民们虽然楼上楼下住在一起,但也不太熟悉,现在通过开展各类生动形象的防灾减灾培训班,大家见面多了,一下子就熟络起来。”博白镇绿珠社区党总支部书记池小莲口中的“防灾减灾培训班”,指的是该社区充分利用获得“全国防灾减灾示范社区”的优势,侧重打造防灾减灾培训服务品牌创建。
针对前期开展的地毯式、立体式、全方位开展摸底掌握的各社区实际情况,博白县制定了“一方案、一规划、一预算、一进度、一品牌”的“五个一”方案,明确社区建设的节点要求和进度要求,引导各社区从服务民生、精神文明建设、特色服务等7个方面创建各具特色的服务品牌,力求通过创建一批特色服务的社区品牌,推动社区规范化建设不断上档升级。
目前,博白逐步形成“一社区一品牌”的格局,坐落在该县人民公园内的博白镇江滨社区以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普遍开展廉政、计生、爱国主义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亚山镇亚山街社区以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客家文化为目标,以文化促和谐,文化促发展为宗旨,公益性、自发性的举行各类文体活动,打造成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重要力量,成为增强凝聚力、激发创造力的重要手段,成为保障社区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新闻推荐
...
博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博白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