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密码:“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古村落里有烂漫田野、青砖古巷、老屋旧物,还有说不完的故事传说……古村落是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人生观和自然观产生的居住方式,具有深厚的历史,也是一种文化样式和文化象征。博白大垌镇凤坪村龙江屯(客家围屋)就是这样的一个古村落,这是客家人以智慧和勇气创造的灿烂的建筑文化,也是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一种建筑形式,它被评选为广西首批传统村落。6月12日,《美丽玉林行》栏目组走进博白龙江屯(客家围屋)探访。
“围屋”,最多曾住300来人
中午时分,我们来到凤坪村龙江屯(客家围屋)。映入眼前的客家围屋被岁月留下沧桑痕迹的高大围墙围着,而门前一棵绿荫茂盛的杨桃树下,村民正坐在门口纳凉聊天。踏上9级台阶,进入围屋大门。大门口门额上书“卧龙岗”,门联为:“龙虎风云会,岗峦日月移”。据说,此联为当时的名人陈有仁撰。
这个大门非常特别,层层叠叠居然有四重,外门是铁皮包木,铁皮厚度达2厘米;二重为纵铁木笼子栅栏门;三重为杏花岭铁木笼子栅栏门;第四重为厚度达6厘米的铁木门板。村民告诉我们,这个大门的防御性很强,曾经抵挡过多次敌人的进攻。
围屋就像一座城,城内的房子为砖木结构平房,依山坡地势而建,一进比一进高,保存完整且功能明确。“五进厅厦”的厅堂,每一进设有四房两厅两个天井,一层楼阁。其中二房一厅一个天井为一个单元,宛如一个小四合院。东面围墙之内设有排水沟,围墙与民居之间有通道,可供守城人来回走动。围城内西边靠墙处建有横屋,设置有8个房间。城内共有144间房,20个天井,2个水井。
龙江屯老城队的队长陈著强说,这座围屋是他的祖公陈相琪亲手建造的。清朝末年,贼乱抢劫,为了安全起见,陈相琪于清光绪戊申(1908年)开始用石灰、河砂、黄泥三合土和石块砌筑城墙,历时5年,于民国元年(1912年)竣工建成围城。因为祖公陈相琪有6个儿子,所以就建造了这么一所大屋子一起居住。
陈著强说,他的祖公陈相琪当年在村里曾是一个很有威望的人物,因此,平时村里人遇到什么难事,都会来找他去调解和评理。据介绍,围屋住人最多的时候,曾有300多人。多年来,随着陈家人口的增多和迁移,如今只有30多口人还住在围屋里面,使用着当年挖的水井。
“卧龙岗”,依山而建防御性高
围屋是客家民居发展的里程碑,是客家人自中原、赣南、闽西至粤东乃至广西迁徒过程中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思想文化的结晶,极其讲究风水。
站在围屋对面高处,可看其全貌。据悉,当年陈姓祖先在建筑选址时,也是充分考虑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居住观,依山而建,傍水而居,坐北向南,屋前有半月形的池塘,屋后种植有封围树。从建筑的具体形制上看,围屋在避开农田的前提下,结合地形形成前低后高的态势,住屋高大,两侧屋舍横向伸延开来,远远望去,就像一把庄严的太师椅。
凤坪村龙江屯(客家围屋)所在的一座山脉因蜿蜒形似卧龙,于是当地人都习惯叫这里为“卧龙岗”。宅居前有一座高顶山,名叫“小饭米岭”,山脚下有一条小溪缓缓流过,三个池塘,像个品字形排列。
陪同的大垌镇人大主席梁誉舰介绍,凤坪村龙江屯(客家围屋)是至今为止发现的博白县客家围屋中围墙最高的围城。城堡东西向长度62.3米,南北向深度68.8米,城墙总长度262.2米,占地面积4287.24平方米。城墙一般高度为8米,北面城墙高达10米。这个城墙周围共建有6座炮楼,其中四角各设一座,前面中间大门设有一座,东面围墙中间设有一座。炮楼共设三层,宽度4米,长度4米,高达9米,各层开有内大外小漏斗形枪炮孔眼。这些坚固的炮楼,平时可以安放粮食、杂物,一旦有敌人侵犯,只要把大门一关,便可居高临下打击敌人。
行走中我们看到,围屋高大的外墙还比较完好,只是由于年久失修,如今围屋内没有人居住的地方早已青苔斑驳,杂草丛生,围屋里面的很多房屋已经倒塌,只剩几户人家住在里面。行走其间,阵阵潮湿的霉味扑鼻而来。唯有那些生长在其间的杂草杂树依然生机勃勃,将根须深深嵌入柱角、墙缝中,热闹地向上攀缘,尤其是围屋门前一棵有上百年树龄的杨桃树繁茂依旧,仿佛给予了围屋无限的生命力。
保护和开发围屋势在必行
溪边翠竹,山丘上成片荔枝林,村头屋角高大的荔枝树、龙眼树、橄榄树、菠萝树、杨桃树,还有一株正在挂着鲜红果实的雾莲树,走进龙岗屯,不由想起苏东坡的“竹篱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处处花。”这种农耕文明的恬美情境至今保留在山清水秀、文化灿烂的历史名村名镇,是祖先遗馈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精神遗产。
“围屋经常有人来参观,也常有电视台和报刊杂志的记者来采访,希望能有资金把我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这些老房子好好修缮保护起来。”陈著强说,村里山清水秀,生态环境好,空气清新,还有很多山地可以租来种植水果蔬菜和粮食,而村里人也知道乡村旅游受欢迎,如果有老板来投资建设,会全力以赴支持。陈著强满怀希望说,如果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老房子能得到很好的保存,会有更多的游客来到这个偏僻的乡村,感受客家围屋的神奇,体验乡村生活的惬意。
据介绍,在客家围屋的后人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努力下,依靠乡贤名人和有识之士建言献策,已营造良好的维修保护龙江屯(客家围屋)工作氛围,并积极传承文化,挖掘资源,丰富特色旅游内涵,形成错落有致的田、园、山、水、村相互交融辉映的特色景观,注重发掘反映古村落个性的宗族文化、民族风情、民间艺术、名人轶事,投入建设农耕文化展览馆、特色技艺体验馆、风味食品品味馆等,让客家围屋成为原生态、多样性的古村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明兰通讯员莫晓玉)7月1日,玉林市乡村办第五督查组来到博白县督查“美丽玉林·生态乡村”活动开展情况,在水鸣镇平江村六东组(水鸣往永安方向,距平江村村委会约30...
博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博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