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新闻 北流新闻 容县新闻 陆川新闻 博白新闻 兴业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玉林市 > 博白新闻 > 正文

大山深处,那片绿了卅载的“绿叶” ——博白县菱角镇长垌屯教学点老教师潘祖绍的故事

来源:玉林日报 2015-08-13 02:42   https://www.yybnet.net/

新闻核心

山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山林里的树叶绿了又枯,枯了又绿;教学点里的学生毕业了一拨又一拨,升上初中、高中、大学,走向社会……而他,始终坚守在大山里的三尺讲台之上,时间一晃就是30年,甘于清贫,默默奉献,无私地把自己的青春挥洒在大山深处。他,就是来自博白县菱角镇石柳村小学长垌屯教学点的53岁的老教师潘祖绍。

■■“没有人当教师我来当”

“你愿意当长垌屯教学点的老师吗?”

“为什么?原来的老师呢?”

“受不了苦,走了。现在长垌屯没有老师上课。”

“可我……可我只有高中文化,而且没有专业知识……”

“你如果不愿意当,这个教学点就只能解散了。”

“解散?孩子去哪读书?”

“步行10公里到石柳校本部上学了。”

“好吧,那我尝试一下吧。”

这是1984年1月,22岁的潘祖绍与时任菱角乡(当时并未撤乡设镇)教委办副主任许中江的对话。就是这一个“尝试”,潘祖绍的人生翻开了新的篇章,他从此走上三尺讲台,成为菱角乡自请的代课教师。

当年的长垌屯教学点,位置偏远,环境较为恶劣,距离石柳村小学本部约10公里,差不多全是崎岖不平的山野小路,其中更是有3公里连自行车也无法通行,只能徒步进出,全程需要花将近2小时的时间。这一条连接外界的小路,是之前进出深山砍柴的村民用脚走出来的,路况之差可想而知——晴天尚好,倘若遇上阴雨天气则寸步难行。直到2009年“村村通”工程惠及长垌,屯里的村民才实现了通车的愿望。

正是这样艰苦的环境,让许多来到长垌屯工作的老师心灰意冷,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打起“退堂鼓”,想方设法离开这个“穷山恶水”。

了解实情之后,潘祖绍震惊了,因为他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乡里乡亲的情愫让他不忍逃避,而作为一名大山的儿子,他对于山区孩子渴盼教育更是感同身受。既然临危受命接下了这个“任务”,潘祖绍便把精力投入到教学当中。没有从业经验,更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学习培训,甚至因为地缘关系向同行请教的机会也十分奇缺,潘祖绍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因地制宜,大胆探索。为了把学生带好,他常常早早地来到学校,并且是最后一个离开。他一边教育教学,一边进行业务自学。

慢慢地,潘祖绍摸索出了门道,渐入佳境,完全进入了教师的角色。皇天不负苦心人,在进行了一番艰苦卓绝的大胆尝试之后,潘祖绍于1997年参加了玉林市民办教师选招考试,并顺利地通过了考试,成为了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此外,他所教的班级成绩显著,升学率达60%以上,这样的成绩在教师资源稀缺的长垌教学点难能可贵,这使得乡教委办的领导、长垌村民对他更有信心了。

■■“没有人来我不走”

由于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潘祖绍成为了菱角镇当地冉冉升起的教育明星,不少“伯乐”产生了将“千里马”招至麾下的念头。2000年秋季期开学前期,石柳初中出现教师紧缺的窘况,时任石柳初中校长黄振想到了潘祖绍,认为以他的能力“升格”成为初中教师绝对没有问题。于是他“三顾茅庐”,亲自深入到长垌屯询问潘祖绍是否愿意外调到石柳初中任教?黄校长甚至想好了,如果潘祖绍点头,他立刻就向镇教委办打报告。

这可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可以登上更大的教育舞台展示自己,锻炼自己,潘祖绍怦然心动。可是,这样的想法稍纵即逝,因为他知道假如自己离开了,长垌屯教学点必定再次面临1984年那样的尴尬境地——没有任课教师,教学点就将撤消。最后,潘祖绍没有答应黄校长的邀请,毅然选择了留下。

2007年,石柳村校校长廖云龙也曾提起过要将潘祖绍调到本部。但是,当得知还是没有人愿意前来接自己在长垌屯教学点的班之后,潘祖绍又一次选择了留下。潘祖绍的一句话一直让廖云龙记忆犹新:“只要一天没有人来接班,我就不会走,我会坚持到我退休的那一天。”语句虽然并不华丽,却掷地有声,让廖云龙非常感动。

类似这样的调任机会,在潘祖绍教育生涯中出现过好几次,然而,每当想到山里的孩子们,他一次又一次坚定地留了下来。

■■“我甘做一片绿叶”

30年坚守大山教育岗位,既艰苦又枯燥,可潘祖绍却并未因此而马虎对待,30年来,他一丝不苟地教学,兢兢业业地工作。“我就是在这出生、长大的长垌人,所以,我不仅仅是孩子们的老师,同时也是他们的亲人,没有理由不竭尽所能将孩子们教好。”潘祖绍轻描淡写地说。

学生小敏家境贫寒,第一天上学时穿着打着补丁的衣裳,加上生性腼腆害羞,极少和同学交流相处。有几个同学很喜欢在背后嘲笑小敏,这让她更加沉默、孤独,成天无精打采,学习成绩也一直上不去。注意到这个情况后,潘祖绍找到小敏,进行了一次长谈,结合自己自幼同样家境不好的遭遇,潘祖绍给出了自己的现身说法,他面对困难,不自卑,不泄气,为小敏传递正能量,鼓励她积极向上。春风化雨般的交谈,让小敏收获了巨大的动力和信心。

随后,潘祖绍又找到了那几位嘲笑小敏的同学,教育他们要珍惜同学之间的情谊。在潘祖绍的努力之下,小敏融入了集体,走出了自卑的阴影,逐渐变得阳光开朗起来,学习成绩也一步步地得到提高,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理想的中学。“我永远忘不了潘老师对我的鼓励,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许多人生的道理。”小敏感激地说。

“我那时迷上了游泳和钓鱼,总想着逃学,几次想痛改前非,都失败了。”石柳初中学生阿广回忆起小学的情形时,至今还记忆犹新。

针对阿广的情况,潘祖绍除了耐心地说服教育,还因材施教地为他量身定制一套戒瘾方案,阿广保留一份,自己保留一份。潘祖绍对他说:“老师不会罚你也不强迫你,能不能戒掉逃学的恶习要看你自己的毅力。”潘祖绍让阿广随身携带这份方案,当感觉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监督自己。在潘祖绍信任的目光中,阿广按照方案严格执行,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终于成功戒掉了“逃学瘾”,把心思和精力投入到了学习中来。

在教案本的扉页上,潘祖绍这样写道:“学生是祖国的花朵,红花需要绿叶的相衬,我甘做那一片绿叶。”

潘祖绍就是这一片默默奉献的“绿叶”,源源不断地为“红花”提供养分,帮助他们成长成材。在父亲的影响下,潘祖绍的大儿子和二女儿也光荣地加入了人民教师的队伍,他们同样是从长垌屯教学点走出来的优秀学生。

30年甘之如饴,坚守大山三尺讲台,有这样的人民好教师是山区学子之幸,是教育之幸!

新闻推荐

爱心汇集,山里娃住上“爱心屋”

本报博白讯卧室、厨房、卫生间……山里娃杨小红(化名)的新房子,干净漂亮,整洁明亮,和之前破旧的泥瓦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好舒适,终于能住上新房子了!”杨小红的脸上荡起了鲜...

博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博白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蓝靛染过的村庄2015-06-10 04:48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大山深处,那片绿了卅载的“绿叶” ——博白县菱角镇长垌屯教学点老教师潘祖绍的故事)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