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俊娟
“我原本在昆明经营汽车销售和修理生意,那时可谓是日进斗金呀。2009年,放弃生意,回来当村党支部书记,一直到现在。”玉林市博白县旺茂镇玉李村村支书覃庆坚,今年已61岁,说起自己的经历,没有半点后悔,“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能给家乡做点事,给儿孙们做个好榜样,这比赚钱更重要!”
6年前,玉李村还是一个脏、乱、差的小村落;在覃庆坚的带领下,村里修桥、筑路、发展种养产业,年人均收入近万元,整个村寨现已成为博白县生态建设示范村。
“当村支书就是要干实事,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那我就不当了。”覃庆坚不仅这么说,而且自2009年返乡以来就全身心投入到他的“为民事业”中。几年来,他带领村干部到南宁、昆明、广州等地,找到本村外出经商老板筹集村级组织阵地和村道建设资金,累计筹资200多万元,自掏腰包几十万。
在他和其他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玉李村的基础建设发生了显著变化:简单破陋的村委会成了集远程教育接收、党员服务点、文体娱乐、医疗卫生、便民服务设施于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办公场所;坎坷不平的泥路被修建成了二级路;水利主渠道全线贯通,村庄灌溉问题得到缓解……
从2011年开始,覃庆坚利用自己在外面学到经商的经验,开始带领大伙大力发展种养产业,养龟鳖、种辣椒、养猪等合作社、致富协会应运而生,推动玉李村农业经济从单一结构的种植转变为规模化、科学化、市场化发展模式。目前,该村建成蔬菜种植基地500多亩,示范带动群众种植辣椒683亩,养殖龟鳖20多亩,纷纷盖起了小洋楼,购置了小汽车。
每天早上,天还未破晓,覃庆坚头戴草帽,肩扛铲子,手提垃圾桶,就哼着客家小调,穿梭于玉李村白路坡屯的村头巷尾,开始清洁卫生工作。
身教比言传更有说服力,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不仅做好“门前三包”的清洁工作,还自发维护村内环境的卫生整洁。近年来,玉李村先后被评为玉林市生态村、博白县清洁乡村示范点,并争取到140万元的污水连片整治项目。
新闻推荐
本报博白讯历史悠久的客家山歌、乡傩歌舞、采茶歌舞、杂技艺术,众多的客家宗祠和典型的客家民居……目前,博白县依托秀丽的丹霞山水旅游资源、浓郁的客家民俗风情,全力打造客家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
博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博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