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新闻 北流新闻 容县新闻 陆川新闻 博白新闻 兴业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玉林市 > 博白新闻 > 正文

客家韵味 草根传承

来源:玉林晚报 2015-12-20 18:46   https://www.yybnet.net/

锣鼓铿锵,弦乐声声,柔润婉转、悠扬美妙的客家山歌飘散开来,乡土气息浓厚的桂南采茶戏在轮番上演。千百年客家民俗风情——山歌、采茶戏从山乡田间走向闹市街头,在博白县城大转盘小广场上演,变化成一幅幅流动的精美画面,引来观众阵阵如雷般的掌声。

正在演出的是来自白州古韵艺术团的演员们,他们中年龄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38岁。成员大部分是来自博白县的曲艺爱好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拿手唱段,能演多种角色。团长李其广是玉林市山歌协会副会长,2014年广西第六届歌王大赛的“山歌王”;成员冯光才、胡宏甫是玉林市的“山歌王”;沈贤伟则是玉林市的山歌大赛优秀歌手……

李其广对记者说,他从小就喜欢吹拉弹唱,酷爱山歌、采茶戏、木偶戏等客家传统文化。但随着电视、电脑进入千家万户,人们的娱乐方式更加多元化,传统文化逐渐被人冷落。李其广就一直梦想着组建艺术团,把传统客家戏曲文化发扬光大。今年8月1日,白州古韵艺术团终于成立了。从那以后,除了下乡演出和雨天,每天中午12时至下午4时、晚上8时30分至12时成了艺术团义务演出的两个时段。每到这个时候,博白县城大转盘小广场舞台都被围得满满当当,每次精彩的表演都吸引着数百人观看。经过一段时间演出,艺术团的名声越来越大,还拥有了一批铁杆“粉丝”。

“广场人流集中,对于宣传推广优秀传统文化作用大,我们除了演出传统节目外,还在演出中加入了现代元素,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群众在看戏之余得到启示、得到教育。”李其广对记者说。为了让节目不重复,演出更精彩,他们每隔几天就要更新节目,有时到了国庆等重大节日,队员们还自费买来彩绸、服装等道具进行精心彩排。

李其广的师傅钟志贵和师祖苏方亮是活跃在乡村的木偶戏演员,木偶戏每队一般2-3人,一人掌板、打锣鼓,另一人舞动木偶,唱、念、做、打,生、旦、净、丑表演全包干。钟志贵向记者介绍,木偶戏的演出内容,多以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中流行甚广的民间文学为主,剧目丰富,文学性强,题材有人情戏、公案戏、宫廷戏、武侠戏,也有长书大传本的历史戏。此外,还有艺人自编、口口相传的讲书本。民间在嫁娶、祝寿、得子等重要日子里,习惯请木偶戏班来演唱助兴,演员受邀后送戏上门。

木偶戏老艺人苏方亮已近70岁,目前仍坚持下乡表演。他说,木偶戏的鼎盛时期在20世纪80年代,那时演员吃香,很受欢迎。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日渐现代化的农村,木偶戏早已风光不再。据了解,由于这个行当辛苦,经济收入又少,年轻人都不愿意学。“只要有人请,我们还是愿意下去唱的。”苏方亮说,现在下乡表演木偶戏更多是对客家传统民间艺术的坚守。

博白是世界客家人第一大县,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客家民间艺术,桂南采茶戏、客家山歌、木偶戏、僮傀戏、喃嘟管等民间艺术为民众喜闻乐见,远近闻名。其中,桂南采茶戏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客”味浓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为了能世代相传,文化部门对客家民间艺术进行了积极的挖掘、整理、归纳,在继承传统艺术成分基础上,丰富和延伸其艺术内涵,使其更富艺术性和观赏性,让深藏民间的客家艺术瑰宝重放异彩,焕发勃勃生机。“随着玉林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博白县打造具有客家文化魅力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政府对民间文艺保护、传承、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大空间,我愿为此献上绵薄之力。”木偶戏老艺人苏方亮对记者说。(本报记者蒋金泰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顶岗实习生的课也精彩

...

博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博白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出路只有挪穷窝2015-12-30 18:10
猜你喜欢:
评论:(客家韵味 草根传承)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