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上,市政协委员们纷纷对玉林市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建言献策。
创新理念,重焕文化生机
“玉林市的文化产品有很多的,但好产品不多,同时大部分仍处于未激活状态。”市政协文史委的黄海林委员认为,衡量一个地区的文化产业实力,关键在文化产品的质量。只有创造出能让老百姓喜欢、能够引领时代风尚的先进文化产品,才能走活文化产业这盘棋。如果一味地跟风模仿,文化产业难成大器。
玉林是一个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州,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优势明显,玉商文化、侨乡文化和客家文化“三位一体”,是玉林本土文化的鲜明特色和精髓。张承珍委员认为,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依托当地的特色文化,这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根和魂。但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摆脱对传统的一味固守。“玉林市要在汲取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更多地以创新理念来经营文化,用创意来包装文化,应该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排头兵\’。”
依托地域文化特色,玉林山歌、采茶戏、八音、牛戏等一批特色“玉林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愈显珍贵,但其面临日渐萎缩的困境也不得不让人担忧。如何让这些“玉林老字号”重焕光彩,市场影响力更大,效益更好?
来自博白县文体广电局的庞莉委员说,只有真正明确目标受众的文化需求,才能创造出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所以,要积极推动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扎根传统,在继承中不断创新研发设计、营销手段。她介绍说,如对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以及民歌杂技等,可以依托一些专业文艺团体,搭建形式各异的展演舞台,让其再次焕发出青春与活力。
巧用“文化+”,以融合促发展
作为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形态,以“文化+科技”、“文化+地产”、“文化+旅游”等为代表的“文化+”融合模式正迸发出强大活力。
“‘文化+’是文化要素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的融合创新,有利于推动业态裂变。”谢小敏委员认为,谋划和推动“文化+”,是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玉林市文化企业必须主动出击,抢占融合发展的主动权。
“要用新的文化思路盘活旅游产业。”来自玉东新区旅发局的李建勇委员建议,要把文化创意元素融入到科技创新、旅游文化等各个方面,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以及各领域企业的深度融合,以融合促发展、促转型、促超越。李建勇介绍,目前玉东新区正全力推进“五彩田园”旅游产业带建设,已打造形成农业高科技展示馆、荷塘月色、隆平高科、台湾有机园等特色旅游文化资源。
容县文体广电局的梁唐生委员认为,做好“文化+”这篇文章,需要立足区域经济布局、地理因素和文化特色,包括业态、技术、产品、品牌、融合体系,产业结构、市场网络的规划等。
新闻推荐
...
博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博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