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新闻 北流新闻 容县新闻 陆川新闻 博白新闻 兴业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玉林市 > 博白新闻 > 正文

月日是三月三假期的开始记者在博白县乡村采访发现在那

来源:玉林晚报 2016-04-09 18:23   https://www.yybnet.net/

4月8日,是“三月三”假期的开始,记者在博白县乡村采访,发现在那卜镇名六行政村本彭塘有个“英勇庙”,当地村民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的英雄就是王家兄弟,即大哥王十一(号名“千里眼”)、弟王十七(号名“顺风耳”)。据说王家两兄弟“千里眼”和“顺风耳”也是当地一座大山八将岭中八位大将中的其中两位。

“千里眼”和“顺风耳”这些民间神话故事里的人物,究竟跟这个偏远山区的村庄有什么联系?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至今,名六村当地村民纪念王家兄弟“千里眼”和“顺风耳”,除了一座“英勇庙”,还有两处古迹“清泉古井”和“上马石”。在“上马石”的古迹前,有乡贤作有诗词:“上马石下清溪流,石上人马足迹有。王官征战留脚印,来往行人得见证。沙场奋战捐国躯,英灵显赫佑黎民。王官芳名存万古,足迹必须永保存。”在“清泉古井”的古迹前,亦有乡贤作有诗词:“前朝古井今还在,王官开井世代留。井中吐的清泉水,饮水难忘挖井人。英雄留下幸福井,世人要保永千秋。留得古迹千万代,后人得福永不休。”

在名六村村主任王贤富的介绍中,记者了解到,“英勇庙”建造年代久远,庙中两尊神像是同胞兄弟,家住在名六村本彭龙眼根。大哥王十一、弟王十七,兄弟俩生前精忠报国,沙场捐躯。为国献身后,英灵不朽,回故里显圣,救苦救难,有求必应,无不灵验,事实传千古。据说王家兄弟从小立志习文练武,报效祖国。长大后,恰逢湖广(即三楚、古荆州之地,首府在武昌,别名鄂渚,是贡荆洲之

域。淮以北陈汝南君为西楚,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为楚,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故名三楚)奸匪动乱,人民生活不得安宁,兄弟二人得到消息后,决定前往斩奸除寇,为国立功。辞别父母,打点行装,驱马前往。到了村头一处大石头处,即说:“回不回家未定,踩个脚印留给后人作见证。”随即跨上战马,向湖广飞奔而去。到了战场,二人奋不顾身,英勇杀敌,沙场为国为民光荣捐躯。当时大哥王十一年仅39岁,弟王十七37岁。从此村里为纪念两位王家兄弟,留下两处历史古迹,一

处是“上马石”;一处是一口“清泉古井”,如今村民还在饮用。王家兄弟保家卫国,保境安民,在万里疆场上纵横驰骋,即使马革裹尸亦在所不惜,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们至今遗留的两处历史古迹,更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名六村的“英勇庙”也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对生活的美好祈福,这种衍生出的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现象,也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名六村支书黄尊信表示,今年有金固村

周家人牵头在八将岭搞旅游项目,而八将岭山脚下的每一座庙宇和每一个传奇的历史神话故事,都体现着客家人对传统文化传承坚韧而执着的守护,也是一笔很好的旅游资源。希望在“三月三”和“春节”、“清明”、“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里,乡村通过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向世界展示我们的传统文化。期望“英勇庙”里的传奇故事,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大潮中,能走进更多游客心中,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英勇庙”里有故事

□本报记者詹丽萍

▲至今还在使用的清泉古井。“上马石”。

新闻推荐

启动首届和美文化节

师生表演《现场读书秀》节目。...

博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博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博白蕹菜插种忙2016-04-14 13:32
评论:(月日是三月三假期的开始记者在博白县乡村采访发现在那)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