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新闻 北流新闻 容县新闻 陆川新闻 博白新闻 兴业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玉林市 > 博白新闻 > 正文

白州遗存 两件古白州相关文物赏鉴

来源:玉林晚报 2018-10-28 07:37   https://www.yybnet.net/

唐兽面纹陶脊兽

“古白州”石刻

白州时期是博白县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特别是在唐代,作为州郡治所,博白城池始筑,文庙鼎建,州衙县署齐备、佛寺陡兴。县志载:“唐武德四年置南州时,始筑土城为州城。博白县治与州治同城,城址在今博白县城。城内西侧建置州署,东侧建置县署。贞观五年(631年),在城南一里处建学宫(文庙),规模比县署大。元和年间,在城厢建普明寺和报恩寺。唐末,在州署建万寿寺。”

唐时之白州建筑蔚然大观,然而岁月已久,时过境迁,如今,在博白县城,我们早已难觅其踪迹了。但零星发现的一些建筑构件,如唐兽面纹陶脊兽和清代衙署照壁“古白州”石刻,这两件文物,一唐、一清,一陶、一石,时代不同、质地不同,则是一些有关唐白州建筑的历史踪迹。前者彰显着唐代古白州的辉煌,后者则体现了古白州在后世人们心中的历史地位和价值意义,寄托着后世重铸古白州辉煌的希望和祈愿。

“白州”之名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在今博白县境内置南州,辖博白、朗平、建宁、周罗、淳良、龙濠6县,以博白县治为南州州治,州署设在今博白县城。武德六年又改南州为白州。设州署在今博白县城。白州辖博白、朗平、周罗、龙濠、淳良、建宁、南昌7县,州治即在博白县,此为博白“白州”得名之肇始。

后白州之名屡兴屡废,直至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白州改州为县,为博白县,属鬱林州。白州之谓才在官方建置中消失。

唐兽面纹陶脊兽

唐兽面纹陶脊兽,长22厘米,宽21厘米,高20厘米,底径25厘米。1988年3月博白县人大办公大楼基建工地出土,现收藏于博白县博物馆。此器呈灰色,为陶塑立体兽面。兽面双竖耳,眼、鼻、口部突出,腮部有球状凸起,一侧有一圆形通孔,眼口间以线条刻画眉毛、须发,吻部尚残存獠牙一颗,兽面背部呈拱形隆起。

脊兽是中国古代建筑屋脊之上安放的一种兽形建筑构件。起初,它所在的位置仅是一块被木质或金属瓦钉固定住的瓦当,后为了美观,脊兽出现并逐渐衍化发展,在其实用功能之外,又被赋予了避邪趋害、标识建筑等级的作用。

唐代,岭南地区的发展较北方较慢,普通民众的屋舍大都以草茨竹屋为主,砖瓦建筑还较为少见,且多为衙署或寺庙等高等级建筑。而陶制脊兽的造型、图案需要捏塑、刻画、烧制等多种工艺,要比普通砖瓦的制作更加复杂,难度也更高,所以通常来讲,陶制脊兽的出现意味着其所在建筑的高等级。这件博白县出土的唐代兽面纹陶脊兽也许就是唐代白州城内衙署、寺庙之上的构件,彰显着唐代白州城的辉煌与繁华。

“古白州”石刻

白州建置之名在南宋之时虽已不存,但因其在博白历史上的重要性,却一直为后世所铭记。在清代,博白县衙署大门前就有一块镌刻着“古白州”字样的照壁,提醒着博白的官员和民众们要牢记古白州曾经的辉煌。

清衙署照壁“古白州”石刻,长110厘米,宽70厘米,厚14厘米,重203.5千克,现收藏在博白县博物馆内。石刻呈长方形,正中刻楷书“古白州”三个大字,右侧落款“赵世功立”。考赵世功,道光十二年《博白县志》载其“镶红旗,监生,康熙四十二年至四十五年任博白县知县。”而“古白州”石刻,又据道光十二年《博白县志》载“县署照壁一幅,在大门外,石刻嵌壁,题曰‘古白州’”,可断定其应为清代博白县署前照壁中的镶嵌留存。

新闻推荐

两客车相撞致13人受伤 事发上岭路一交叉路口

事故现场23日下午,两辆由玉林城区开往博白的客车行驶至一处交叉路口时发生碰撞,造成两车不同程度受损,13名乘客不同程度受伤...

博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博白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白州遗存 两件古白州相关文物赏鉴)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