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书吧为党员教师学习党建知识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平台。
博白宁潭二中开展“5-20-20”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简朴的校门,美化的校道,不断扩展的校园,两栋新教学综合大楼已投入使用,实验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等配套功能室一应俱全……12月上旬,记者走进博白县宁潭二中,深切地感受到:这所农村初中正悄然发生变化,在党建的领航下,学校坚持多元化发展,一改过去教育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的面貌,正朝着建设特色品牌名校的目标迈进。
党建引领 学校硬件设施不断优化
宁潭二中始建于1954年,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现有20个教学班,1122名学生。过去,这所学校面积狭小、校门破旧、校舍简陋、设备落后,教育教学条件和育人环境相对较差。
近年来,在博白县委、县政府,博白县教育局党工委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该校党支部将支部建设和教学建设紧密结合,以党建引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下,学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2012年,学校投入142万元建成了1134平方米的学生食堂,改善了学生用餐环境;2013年,筹资15万元硬化了校园道路;已建起的2栋教学综合楼,配备了实验室、艺术室、图书室、阅览室、红色书吧等各种先进功能室和22间多媒体教室;2018年6月,投入35万元装修实验楼,现有教学仪器853种共16510件,信息技术装备101套,体艺器材116种共798件,图书45194册。
“接下来,学校将拆除危旧的老教学楼,完善学校的体育运动场所,计划铺设塑胶跑道,建设篮球场等。目前已立项一栋投资1000多万元的宿舍楼,预计2019年招投标建设,建成后校园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成为一所环境优美、管理规范的学校。”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陈国良充满信心地说。
“5-20-20”教学模式 打造高效课堂
采访当天,记者观摩了宁潭二中初二的一节语文课。语文教师先让学生利用5分钟的时间进行温习旧课知识并预习新课,接着用20分钟的时间进行新课精讲,余下20分钟的时间则是开展互动教学,教师重在引导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这是该校以党支部为核心,带动教师在教学上积极开展“5-20-20”教学模式改革、建设优质课堂、创新教学改革的一个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据了解,该校从2012年秋开始进行封闭式管理,打造高效课堂。学校党支部组建各门课程的教学团队,由党员担任教学团队的负责人,定期召开课程组会议,形成课堂模式建设研讨制度。通过定期研讨,相互观摩,对每一节课堂进行教学设计,切实开展优质课堂教案建设;通过传帮带的教学培训,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这些形式,将学校教师紧密团结在党支部的周围,形成良好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氛围以及运行机制,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融入人文与红色元素 打造多元育人环境
石冠山是宁潭境内的第一高峰,是当地人的骄傲,孕育着底蕴深厚的冠山文明。该校支部充分挖掘冠山的人文资源,依托冠山文化的深厚底蕴,把冠山文化的精髓融入校园主题文化建设中,追求多元文化素养,致力打造“冠山文化,七彩二中”的校园文化主题。
以文化为依托,该校确立了“优质教育,多元发展,培育‘四有新人’”的办学理念。在学校,学生乐学、善思、尚美,积极健体,人人谦恭有礼、自信自强,都能找到一条通往成功的个性化道路,实现多元成才。
“这几年,我亲眼目睹了学校的变化,感受到学校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厚,校园越来越美,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作为家长,我很放心孩子在这里学习。”该校的一名学生家长说。
在教师层面则以“红色”为引领,学校党支部利用有限的教学场地,建设了一个红色书吧,书吧内设置党建读书专柜,便于党员、教师在闲暇时补充精神食粮。“红色书吧为支部建设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党员群众学习党建知识、加强红色教育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平台,很受大家欢迎。”陈国良说,以党风转政风优校风,通过“国培”“区培”、市骨干教师培训等培训平台,加强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及教师团队建设,打造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团队。
近年来,博白县宁潭镇二中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整合资源,创新教学改革,追求多元文化培养,努力建设精品校园,让学生实现多元成才,并辐射到学校工作的各个层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2015年政、史、地科组获博白县学科教学成果一等奖;2016年学校党支部获“四星级党组织”荣誉称号、学校获“玉林市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7年学校获“博白县教育综合成果”三等奖;2018年学校党支部荣获“玉林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朱海燕蓝诚诚宁世强)12月5日,博白联社宁潭信用社新营业大楼落成正式对外营业。这是博白联社全新升级打造的又...
博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博白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