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吕晶
“科技+”“大数据+”是公益诉讼检察办案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府谷县人民检察院一直在探索“公益诉讼+智慧检务”等取证融合之路。检察办案从不是“单打独斗”,府谷县人民检察院在公益诉讼调查取证工作中,推行“法规组+外调组+询问组”、聘请行政机关专业人员兼任检察官助理等公益诉讼办案模式,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从法律、事实、证据等各方面把好案件质量关,打造榆林市检察机关第一家“检察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以高科技赋能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将检察业务与检察技术深度融合。
“天眼”助力调查取证
2017年,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全面铺开时,府谷县人民检察院购置了无人机、GPS手持测亩仪等设备,2名干警取得无人机多旋翼飞行驾驶证。2018年开展的保护母亲河公益诉讼专项活动就是利用“天眼”无人机对黄河府谷段108公里进行调查取证,共发出黄河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建议44件,县政府累计投入1.41亿元用于黄河及支流综合治理,沿线黄河环境得到了有效整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案件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对该系列案例做了专题报道。此外,针对府谷环境污染流动性强、跨区域广的特点,积极利用卫星遥感技术为公益诉讼装上“天眼”。如办理的府谷县某镁业环境污染案就是通过“天眼”发现环境污染线索,及时向环保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促使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对该企业罚款五万元,并整改了防尘设施。
“快速检测+卫星遥感”让数据开口说话
2020年12月,府谷县人民检察院购置了快速检测设备,开始打造榆林第一家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并配备了全套专业的水体、土壤和部分食药品专项检测工具。该院1名干警取得了环境监测培训合格证书,主要负责协同公益诉讼办案组开展调查取证、样本采集、检测和鉴定工作,让数据“开口说话”。
通过建立“线索移送——诉前调查——样本采集——数据检测”标准化程序,探索科技融入公益诉讼办案的新模式。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大办丧事噪声严重扰民的现象,利用分贝仪检测到周围环境噪声严重超标,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在民政、公安的协力配合下,彻底根治了噪声污染问题,受到群众的好评。在办理土壤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生活污水排放、农产品农药残留等公益诉讼案件时,技术人员将取样的水、固体废物等进行快速检测,初步判定是否合格,极大地提升了案件的取证质量。
新媒体拓宽线索发现渠道
府谷县人民检察院通过在官方公众号上开设“公益诉讼随手拍”专栏,既加强了与群众的沟通和互动,也拓宽了检察机关发现公益诉讼线索的渠道。截至目前,该院通过随手拍、微信投诉等发现公益诉讼线索32件。
2019年6月,该院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线索发现府谷县新民镇明长城“镇羌堡”文物遭到破坏,立即对案件线索展开调查取证并依法向相关行政单位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相关行政机关按照省文物管理部门整改方案,全部整改到位,长城古堡恢复原状,该案被最高检评为“十大文物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此外,检察技术应用在全国检察机关2019年度“两个一百”全国优秀检察新媒体评选活动中,荣获“全国检察应用案例20强”。利用微信随手拍助力检察公益诉讼,是府谷县人民检察院在推进检察新媒体运用过程中的又一项有益尝试。
下一步,该院还将探索快速检测实验室在食品药品安全、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重金属污染等方面的实际运用,以主动巡查、线索排查的工作方式,切实履行好公益诉讼监督职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志东通讯员康少东)2021年12月22日,府谷县群众冯某花带着三个儿子来到府谷县公安局,向指挥中心民警李杰表达了一...
府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府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