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群峰 本报通讯员 蒋银辉 梁开挺
10月18日上午,兴业县石南镇泉江村“公司+农户”温氏肉鸡养殖基地,无数只羽毛光亮的土鸡在树林间扑腾,争相啄食蚂蚱、蟋蟀。“年产生态土鸡5万羽,收入15万元。”基地老板、党员彭启绵笑呵呵地说。
目前,玉林市广东温氏家禽公司党支部共发展了彭启绵这样的党员致富带头人32名,直接带动群众2000户致富。
兰花党支部、茶叶党支部、辣椒党支部、石斛党支部、沙田柚党支部、黑豚鼠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在玉林,大量特色鲜明的“产业链党支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个个充满活力的“链式支部”正引发“蝴蝶效应”,在一条条产业链上开出绚丽花朵,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蓬勃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均排全区第一。
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
玉林是一个农业大市。随着农业基地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农业企业、农村合作社、专业协会等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壮大,许多农村党员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的流动越来越频繁,他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原有的组织设置和管理模式显得难以适应。
面对新形势,如何改进组织设置、创新活动方式,让这些最活跃的经济因素不游离在组织之外?
“大胆打破传统党组织设置模式,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这是玉林市顺应市场经济发展、产业分化、分工细化的发展趋势,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积极尝试。”市委书记金湘军说。
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不是简单的组合,它有着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玉东新区陂耀村运输协会党支部书记钟进兴告诉记者,产业支部成立后,散落的党员找到“娘家”,一些运输企业的党员通过互通信息,原本闲置的车辆又忙碌起来。(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支部通过统一共享信息、统一组织货源、统一提供保障,大大降低了运输户的成本支出,增加经济收入900多万元。
兴业百谷米业公司党支部的特别之处在于,党组织涵盖了种植、运输、加工、销售等多个行业,党员中有的在城市从事销售工作,有的则是生产基地的农民。自从党总支部建立后,党组织生活开展得丰富而又充满活力,生产和销售实现了无缝对接,销售党员向生产基地党员传递着市场动态信息,而生产基地党员则向销售党员传授农产品的护理知识。
根据“性质同类、行业接近、产业互补”原则,玉林市顺势加以引导,创新推行“支部+农村专业协会”、“支部+专业合作社”、“支部+致富项目”、“支部+农业专业市场”、“支部+产业基地”、“支部+农业龙头企业”6种产业党支部新模式,建立各类特色产业党组织516个。自2010年来,全市产业支部累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1680多场次,提供市场信息8600多条,培育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党员“双带”能手2100多人,通过“双带”致富的群众达5200多户。
将党员能人聚在产业链上
“大家有着共同的事业、共同的追求和共同的利益,这让建立在产业链上的党支部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北流市大坡外镇万家村水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苏诒梅说。支部成立以来,吸引镇里16个村的3000余户果农入社,水果的生产和销售实现了无缝对接,成为引领当地水果产业发展的“龙头”。
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引发的不仅仅是组织设置形式的变革,更大的变化在于:大量经济能人和产业精英源源不断转化为新党员,大量产业党员不断提升为技术骨干和经济发展带头人,这对于扩大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升党员队伍的能力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陆川县党员胡耀波发明的“新概念阉鸡技术”深受养殖户欢迎,他创办的合作社也成立了党支部,还在南宁、广州等地开设分社,有一支50多人的队伍,能人聚集,党员作用突出。
“今年日照、降水都很足,将又是一个丰收年!”千秋村沙田柚协会会长、协会党支部书记丁海荣说。该村沙田柚协会党支部成立后,将协会中20余名种植大户和种植能手逐步发展成党员,带动全村种植沙田柚3000多亩,成为广西一村一品的“沙田柚村”,村民每亩沙田柚可获得6000多元收益。
围绕产业发展需要,玉林市通过实施“双培双促”、“三培养三促进”活动,把产业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产业能人,大大增强了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全市累计培育农村经纪人2.4756万名,发展党员经纪人1.4629万名,农村经纪人成为连接农产品和市场的重要力量,全市85%的农产品通过经纪人实现对外销售,经纪业务量达34亿元。全市51.4%的非公企业主动申请成立党支部,非公企业老板担任党组织书记的高达65.8%,中层以上企业管理层担任党组织书记的达87.3%。
让农民富在产业链上
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使党组织优势真正融入产业优势中,成为撬动农民致富的支点。春茂集团农牧有限公司党总支实施“党员带富”工程,建立“1+5”结对帮扶制度,即:每位党员每年帮扶5户以上农户养鸡,通过帮资金、传技术、送信息,使更多农户走上了养鸡致富之路。目前,76名党员共帮扶506名农户养鸡致富,集团的加盟养殖户已发展到8000多户,解决了近两万名农民就业问题。
据统计,目前玉林市共有240家规模以上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起“支部+党员+基地”带富机制,直接带动农户21.4万户,总产值达42.2亿元。
“产业链上建支部,全村有了‘主心骨\’,致富有了‘带头人\’。”博白县三滩镇学田村村民刘明忠数着一沓卖菜钱笑呵呵地说。去年以来,随着党支部在该村甘蔗协会、白菜协会中的建立,松散的管理迅速改观,效率大大提升,农产品产购销服务进一步完善,村民人均年收入达6830元。
目前,全市200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570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通过联合组建等方式全部建立党支部,辐射带动110多万农民创业致富。
如何加强产业党员管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无疑是把金钥匙。玉林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常官表示,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做法之所以效果明显,受到百姓拥护,关键在于找准了党建与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玉林市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让党员推着产业跑、党组织护着产业兴,实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树一面旗帜”的同频共振效应。全市非公经济主体突破14万家,微型企业发展到5065家,自治区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2家,涌现出一批食品加工出口、芒编制品出口、皮革制品出口、果蔬加工、饲料加工、禽畜养殖等农业龙头企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骆怡自8月7日起,本报及本报微博微信平台连续报道陆川温泉镇风淳村老屋组“阳光弟”沈科琦的故事,引起强烈反响,8月9日下午,玉林团市委、陆川县委、县政府、爱心企业等派出代表前往沈科琦家。...
陆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陆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