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其锋在田间劳作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因为先天或后天的原因,成了身体有缺陷的残疾人。他们渴望独立生存但缺乏条件,他们在人生中迈出的每一步都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但面对厄运,他们乐观上进,凭着不屈意志和自身智慧,敢闯敢拼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一份事业。他们通过自主创业实现了自强自立,实现了从受助于社会到反哺社会,帮助更多残疾人走上自强之路。
近年来,在玉林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重点扶持、基地建设、典型示范,着力推进残疾人创业就业,一批批残疾人通过创业过上了脱贫致富的新生活,涌现出了一颗又一颗的创业之星。他们不屈厄运的创业精神,他们团结带领残疾人贡献力量的示范作用,值得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梁富林:让残疾人“阳光”起来
梁富林,博白县富森工艺品公司的老板,他的公司集专业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专门生产各种款式的毛毡工艺品,产品畅销国内外。
“打包装的活儿其实很简单,比较适合一些手脚残疾人员干。”梁富林告诉记者,他的公司招用了好几个残疾人。刘米雪,家住博白三滩镇那秀村,一个20岁左右的女孩子,右手只有一根手指,以前在深圳、东莞等地打过零工,但由于右手残疾,找工作非常困难,如今在梁富林这里实现了就业。
顿谷镇旧金村村民刘有珍,今年50多岁,双脚残疾,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就全部落在她丈夫身上。后来她应聘进入富森工艺品公司就业,每月都有两千元左右的收入,不仅大大缓解了家庭紧张的经济状况,还让她活出了尊严。
“我创办企业,主要目的是能让更多残疾人自食其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梁富林深情地说。
梁富林年轻时因右手的伤残而感到自卑。后来,他跟人学编艺,并结识了一位做编织工艺品的深圳老板,于是到深圳打工。这位老板为梁富林的敬业和踏实肯干的精神感动,决定与梁富林合作。经过努力打拼,2009年,梁富林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工厂。
做了老板后,梁富林对待员工就像对自己的亲人一样。有一个残疾员工刚来到公司时,由于穿着邋遢,吃饭时都没人愿意与他坐在一块。梁富林便特地捧着饭过去与他一起吃。他对员工说:“我跟他一样也是残疾人,你们看不起他就是看不起我。”从这之后,再也没人躲避这名员工。
现在,梁富林的公司招工,都优先考虑残疾人。考虑到一些残疾人不方便离开家,梁富林便派技术人员上门给他们培训,等到他们学会编织技能后,再发料给他们做。等他们做好后,又专门派人上门把产品回收回来。
“我之所以有今天,是得到了政府的关心和扶持,得到好心人的帮助,我成功了,不能忘记那些残疾朋友,残疾人实现就业,是融入社会的最好方式,不但减轻了家庭负担,也活出了尊严,看到残疾员工一个个变得精神多了,自己也很有成就感。”梁富林说。
卜其锋:承包村里近200亩水田,成了全区种粮大户
卜其锋,博白县双旺镇大同村黄山岭队人,腿脚残疾。2011年承包水田208亩种植优质水稻,总产粮食216.3吨,荣获全区种粮大户荣誉称号。
卜其锋以前出外打过工,后来回家创业,承包60亩山地种果树。由于技术不过硬,连年失收。有一天,卜其锋望着村里荒废的农田觉得挺可惜,一个大胆的想法从他的头脑蹦了出来:承包下这些农田种植水稻!
2005年,他租下了90多亩农田,全部种上了玉米。第二年,卜其锋多承包了几十亩荒田,并全部改为种植水稻,晚造大获丰收。种出经验后,卜其锋不断扩大规模,除了承包村里的荒田外,他还到相邻的大锅村承包了90多亩田地。为了管理好这200多亩种水稻,卜其锋农闲时就上网查资料,学习人家的种植技术。卜其锋购买了两台耙田机和两台收割机,都属于国家补贴机械,总共花了不到10万元。为了解决雨天无法晒谷的难题,卜其锋还找到有关专家研制捣鼓出一套烘干机,一天能烘干5吨稻谷,烘干机为其节约了近5万元的开支。卜其锋现在的目标是3年内种上500亩的水稻。
刘入源:自强不息发“羊财”
博白县江宁镇长江村村外,有一个目前广西最大的种羊养殖基地,拥有努比亚等高端种羊1300多头。创立者刘入源是当地著名的残疾人创业者,也是颇有影响力的致富带头人。
16岁那年,刘入源失去了整个右手手掌。但这并没有将他击垮,伤好后,他仅用一个星期就学会左手写字。后来他考入卫校,打算成为一名药剂师。但就业路上遭遇的歧视令他不得不另寻出路。
2009年,他果断作出新的人生抉择——回乡养羊。他动用家里全部积蓄3.5万元买来30头母羊和1头公羊,但羊一个月之后全部死去。他并没有气馁,弄清原因后,他向亲戚朋友举债数万元,再次买来数十头种羊。
摸清门路后,次年他便利用残疾人创业政策,果断贷款20万元,引进250头广西母山羊。不到两年,羊群便繁殖到近1000头。这时,他再次作出一个果敢决定,将近千头羊全部卖掉,全部换上体型更大、产崽速度更快的澳大利亚努比亚种羊。但这种羊价格高昂,近千头广西山羊只换回50头努比亚种羊。
当年下半年,他开始启动“公司+农户”模式,将公司种羊分散养在加盟农户家中,他的公司不仅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和饲料,还保价收购羊崽。目前已有52家农户加盟,不少人因此致富。
为帮助更多像他一样的残疾人创业,去年底刘入源加入自治区残联运作的“残疾人阳光扶贫项目”,目标是一年带领100名残疾人致富。目前,已有数十名残疾人在他的扶持下开始养羊。
如今,刘入源荣誉满身,“全国优秀农民工”“自治区自强模范”“自治区就业创业优秀个人”……
黄振育:自学成才,开家电维修点
在陆川县马坡镇,有一家叫陆陆家电维修店,这里现在已成了一个残疾人创业扶持的基地,老板叫黄振育,肢体残疾。
日前,在残联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记者找到了黄振育,他正忙着给村民维修一台液晶彩电。
黄振育小时候受伤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腰椎受损致残。在他的坚持下,虽然家里很穷,但父亲还是送他读到了初中毕业。初中毕业后,因为家里的收音机坏了,他到维修点请师傅维修,却付不起维修费,于是拿回家自己学着维修。从此,黄振育爱上了家电维修,并买书自学。后来,他又到长虹维修点打工,因此学到了一手过硬的维修技术。后来黄振育自己开了维修店,由于信誉好,技术也不错,得到长虹厂家的信任,成了长虹家电指定的维修点。身残志坚,黄振育一边自主创业,一边热心为全镇的残疾人服务,被残疾朋友推选为乡镇残联专职委员。平时,他经常背着工具包,骑着单车,主动上门为残疾人以及乡亲们维修家电,深得乡亲们的信任和好评。他还把自己的维修技术无私地传授给其他残疾朋友,带出了不少学徒,并帮助残疾朋友实现就业,如今镇里的残联专职委员就是他的学徒之一。
“家电维修技术更新很快,不学习就跟不上形势,最好的学习办法是跟厂家合作,不断创新,我现在也在不断充电,更新自己的知识。”黄振育说。
黄振育告诉记者:“政府给我一笔创业扶持资金很及时很重要,我添置了不少维修设备,目前准备扩大经营规模,店面已经选好了,面积70多平方米,海信集团也指定我的维修店为定点维修点。”
(记者张武军通讯员林华民)
新闻推荐
...
陆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陆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