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丹平 本报通讯员 梁武杰
近日,公安部传来喜讯:玉林市拘留所又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一级拘留所。自2006年以来,该所已连续4年被评为全国一级拘留所,成为广西惟一获此殊荣的单位。4月中旬,记者走进这所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监管场所——
队伍建设换新颜
“监管工作处于执法工作一线,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民警队伍是确保战斗力提高的必然要求。”玉林拘留所领导指出了关键所在。
该拘留所非常重视加强队伍的素质建设。每周安排两天为学习时间,全所民警集中开展政治学习和思想讨论,坚定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其次狠抓业务素质,管教民警自己要先熟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给被拘留人员讲好法律教育课打下扎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每季度该所还组织进行队列和警务技能训练,以锻炼民警的警务技能,增强全所的凝聚力。
如今,“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大练兵活动已在该所形成了长效机制。全所民警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焕发出喜人的精神面貌。
建章立制保安全
在监管工作中,玉林市拘留所通过建章立制,落实八个制度,确保了执法的文明规范和监管的安全有序。
一是接待日和对外开放日制度。通过接待来访的社会各界人员,听取意见,不断改进管理和教育工作。二是监督制度。聘请执法监督员,每年邀请党政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来视察工作,依据他们提出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整改。三是家访帮教制度。走访被拘留人员的家属,争取家属帮教,与家属共同对被拘留人员开展更有效的教育工作。四是过渡舍管理制度。规定新入所的被拘留人员在过渡舍时间不少于3天,并要求他们学习被拘留人员行为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五是谈话教育制度。值班民警对被拘留人员至少进行两次以上面对面的单独谈话教育,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六是受虐报警制度。在监室内安装报警装置,及时制止有害行为的发生,杜绝牢头狱霸现象。七是“巡控合一”的值班制度。值班民警每30分钟进行双人巡视,24小时视频监控拘所。八是突发性事件处置预案演练制度。坚持每年组织两次应对冲监、袭警、脱逃等突发事件的演练,提高民警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由于严格落实以上制度,多年来,该所出现了无安全责任事故、无所头室霸、无脱逃的“三无”良好局面。
人性管教暖心窝
如何把拘留所变成被拘留人员的心理诊所、心灵的净化池,让他们通过思想的转变、悔悟,从而达到矫正错误行为的目的,成了玉林市拘留所一直探索的问题。
近年来,该所不断创新管理教育工作模式。在依法严格管理的同时,该所因人施教、对症下药,实行人性化管理教育,让高墙内也春风拂动暖人心。四川籍人员李某,因卖淫被拘留15天。她家里较为贫困,自己染上性病,刚入所时绝食又想自杀。两位女管教民警不恼不怒,像大姐姐一样多次找她谈心,与她拉家常、讲道理、讲政策法律,还掏钱为她购买生活用品,慢慢地消除了她的心理障碍,树立了重新生活的信心。在一次被拘留人员学习心得体会发言中,李某主动谈起自己的体会,表示以后要认真生活、好好做人。
目前,以玉林市拘留所为典型的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拘留所新型管理模式已在全国拘留所逐步实行。记者有理由相信,那些迷失自我的心灵会在拘留所内得到更加悉心的矫治,走向美好的明天。
新闻推荐
认真贯彻落实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努力开创我区人大工作新局面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是中央立足新形势履行新使命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必将进一步团结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满怀豪情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为全面完成“十一...
玉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玉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