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红军耿志常现已年过九旬。黄宁 摄
记者 黄宁 实习生 冯海霞
“从1942年加入八路军起,我经历了八路军困难的那一段历史,也见证了八路军由弱到强的历史。”在抗日战争胜利后65年的今天,老八路耿志常在梧州家中给记者讲述了惊心动魄的抗日历史。
瞒着家人参加八路军
耿志常的家乡山东省沂水县,是全国著名的沂蒙抗日根据地的所在地,八路军115师这支八路军三大主力之一的英雄部队在这里建立了山东抗日政权。当时正处敌强我弱的一个态势,日军对沂蒙山区进行了疯狂扫荡,并实行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耿志常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决心要拿起武器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1942年,他瞒着家人,与表哥参加了八路军。
“参加八路军不久,我就随部队一起打游击战了,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走。” 耿志常回忆,那时八路军的武器装备与日本鬼子相差太远,只能利用地形与之周旋,破坏敌人的交通运输,割断电话线,围攻小股敌人。
今年已经90岁高龄的耿志常,对反攻的那段历史的印象最为深刻。他说,从1944年开始,八路军开始对日本侵略者进行反攻,一个一个县城进行收复。“我随部队一起首先攻打了沂水县城,战斗非常惨烈,不少战士在战斗中牺牲。经过一天一夜的战斗,全歼敌人近2000人,日本兵少,伪军多。”随后,耿志常所在部队又伏击了来增援沂水县城的敌人。
与日本鬼子拼刺刀
1945年春起,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反攻阶段,115师不断收复县城。在攻打临沂的那一场战役中,耿志常经历了与日本鬼子拼刺刀的战斗。“那时候,日本侵略者的士气开始跌落,大部分敌人是坚守据点不出战,临沂敌军利用周围的据点进行顽抗。” 耿志常介绍,临沂县城附近分布着很多小型据点,八路军的歼敌的策略是先打中心,后打外围,先把临沂县城拿下,把敌人切成一块块“豆腐块”。临沂县城的城墙很坚固,而八路军的手榴弹和炸药包炸不开城墙。
在攻城期间,耿志常作为机枪班的班长掩护部队冲锋,看着战友一次次无功而返,他心里万分着急。
“围了20多天之后,大伙想出来一个法子,那就是挖地道,把炸药放到城墙地下去。” 耿志常兴奋地说,这个方法果然奏效,在城墙地下集中了很多炸药,随着一声巨响,城墙被炸垮了一段,八路军顺着这一个窟窿冲进城内,与敌人进行肉搏战,消灭了2000多日伪军。在消灭城内的敌军后,再分出兵力分别击破敌人的据点。接着八路军115师又乘胜收复了蒙阴县城,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原来日本鬼子计划在1945年秋收季节举行大规模的山东抗日根据地扫荡,没想到,在当年8月15日,就宣布了投降。”耿志常得知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后,还不肯相信,直到日本鬼子放下武器走出据点。
耿志常随后跟随部队一起参加了解放战争,他参加了三大战役中的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两大战役。后来,又随部队从白山黑水打到雷州半岛。解放初期,耿老在参加了玉林及博白地区的剿匪和土改工作后,便赶赴梧州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将家安在梧州。从此,梧州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
新闻推荐
“微笑列车”“明天计划”“重生行动”仍在实施
玉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玉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