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由于出现了一些救人者反而被“倒打一耙”的个例,令人们一再纠结于“扶不起”的道德风险这一问题。有人说,一个“扶”的动作,包含了太多的风险和内心的道德挣扎。就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使得媒体和公众重重复复地热议着、讨论着。
不过,就在大家为见到有人跌倒了到底该不该伸手相扶而犹豫不决的时候,我最近却亲眼见到了两件“扶人”的小事,感到特别的欣慰。
第一件发生在玉林城区广场东路的中国银行附近,2月20日下午3时许,一对青年男女结伴而行,突然,小伙子站立不稳,昏倒在地。路过的几位市民见状马上围了上来,帮助那姑娘一起抢救小伙子。掐人中、询问病史、拦出租车,热心的市民默契地分工合作。此时,一位阿姨走上前来,说自己是医生,让她给看一看。只见阿姨俯下身子,认真地给小伙子把了一下脉后,告诉大家:“不要紧,可能是低血糖引起的,过一会就会好的。”医生阿姨遂向众人询问谁有糖果,一大妈马上从口袋拿出一颗给姑娘喂给小伙子吃。同时,医生阿姨一边向姑娘了解病情,一边抓起小伙子的右手,掐其“虎口”。一市民还解下了自己的围巾盖在小伙子的身上。过了一会儿,小伙子的脸色逐渐有所好转,并且能站起来走路了,这一群“围观”的热心市民才放心地离去。
还有一件事发生在1月8日。事发当日下午3时许,家住玉州区胜利垌某小区的黎大妈,骑着自行车路经一环东路茂林路口,在过斑马线时不慎连人带车跌倒在地,动弹不得。当时,庞女士恰好骑着电动车路过,连忙下车去扶黎大妈。但因人小力弱,她怎么也扶不起来,黎大妈也一个劲地喊疼。此时,坐着小车经过此地的冯女士见状,马上停车下来,与庞女士一起把黎大妈搀扶到安全岛上,并打电话通知黎大妈的家属和120。一直等到120急救车赶到拉走黎大妈后,她们才各自回家。
尽管,笔者所说的这两件事很小、很小,但在面对行人摔倒该不该扶这一问题,玉林的市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爱与善,自古以来就是人的本能。然而,当人们不再遵从心中的道德标准,而是屈从利益的计算器,或见死不救,或以怨报德,那就只能走向人人冷漠、人人自危的“囚徒困境”,这是大家都不想得到的结果。从突然昏倒的小伙子被众多市民援手相助,以及跌倒在地的黎大妈被两位女士合力搀扶起来这两件事中,我们分明看到当今的社会并不缺少道德的力量,重要的是每一个人都能自觉践行。当然,政府部门也应该考虑降低做好人、做好事的法律风险、道德风险。正如有学者所称,从司法层面讲,必须考虑免除善意救助者的责任。
如果每一位公民,每一种社会力量,在维护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时,都能够果断地、及时地站出来做点什么,那么,我们的社会风气必将会不断地好转,不断地净化。让我们都伸出自己的双手,把即将跌倒的中华美德重新搀扶起来吧!
新闻推荐
...
玉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玉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