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拒绝“商演”一年“损失”七八万
随着十里八乡群众的口口相传,南中村文艺宣传队的口碑越来越好,名声也越传越远,以至于谁家有个婚娶,哪个企业开张,都想请这支文艺宣传队去热闹热闹。然而廖育德和文艺宣传队的成员们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为宣传政策、法律法规,他们可以免费演出,但是坚决拒绝参加一切商业演出。
2009年11月,邻近平乐镇一位陶姓老板的儿子结婚,开出了一万元的价钱,要请南中村文艺队和舞狮队去为他们演出,但是被拒绝了。“朋友结婚、商场开张、企业开业这些,我们一般都不去演出。”廖育德说,但如果是为了宣传新政策,他们这支队伍会很快集结起来,不管有多远,都愿意奉上一场表演。在廖育德的记忆中,他们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去离村8公里远的桥鲁村寻毛洞的一场以宣传养老保险为主的演出,在那里吃了一顿饭就是他们整个文艺队所得的演出报酬。
有人给廖育德算了一笔账:如果他带着这支文艺队去参加一些商业演出,一年下来,至少可以赚个七八万元,这对文艺队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然而廖育德看重的是宣传的效果,“我们这支文艺宣传队是为宣传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是为了引人向善,而不是为了捞钱。”免费演出每年“倒贴”五六千元
带着这支文艺宣传队原本有钱可赚,廖育德不但不为金钱利益所动,反而为了宣传一次一次自掏腰包。因为每次演出都是免费的,加上没有宣传经费,运费、伙食都是廖育德自己花钱解决。村民杨继良告诉记者,廖育德每年对文艺宣传队的“投资”有五六千元。
“专做赔本的生意!”提及廖育德和这支文艺宣传队,他的妻子这样评价道。但是,这个“赔本的生意”却得到了他家人的大力支持。廖育德的大儿子廖春风毕业于玉林师范学院艺术系音乐专业,成为这支文艺宣传队的骨干——他负责作词、作曲、编舞、编排节目;在玉林工作的女儿也经常听从父亲的召唤回来参加演出;他的儿媳妇是文艺活动的主持人;他的小儿子是“摄像师”,把每次演出都录制下来刻成光碟,谁想要就免费送给谁……只要有演出活动,喜欢文艺的家人随叫随到。
没有固定演出场地——哪里需要去哪里;没有专门宣传经费——一切费用自掏腰包;没有利益可赚——一切演出皆免费。但是他们却乐在其中,因为他们的付出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采访过程中,廖育德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最重要的是做好宣传。宣传不过关,什么都做不好。”这几年,南中村文艺宣传队几乎走遍了南中村的每个角落,将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传播到家家户户,村民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廖育德说:“在南中村,没有小偷小摸的人,很少吸毒的人,也没有出过大的事故。”作为南中村治保主任,看到南中村村容整洁、村风淳朴、治安良好,廖育德打心眼里感到欣慰。
新闻推荐
...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