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稻“痴情”,对农民“掏心”!36年栉风沐雨,他把一腔热血洒在田间地头,为水稻科研和大地丰收穷毕生精力。他就是玉林市迄今唯一受国务院嘉奖的2011年“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容林熙。
4月23日一大早,获悉容林熙要到玉东新区茂林镇榕楼村“看禾苗”,记者便来了个现场追踪“独家采访”。退而不休,一路上健谈生风“这次下去,主要是指导农民进行第三次施肥,叫平衡肥,也可以说是补苗肥。”上午8时,我们准时驱车出发。容林熙对记者说,所里今年早造在榕楼村进行“特优269”百亩连片超高产技术栽培示范,还有15个广西水稻产业体系新品种栽培展示,“施肥、田间管理都按照严格的技术要求”。
“我已在去年12月退休了。”容林熙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水稻产业功能专家,任期为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0日,所以所里返聘他继续工作。他从事农业科研36年,先后主持承担科技项目25个,选育出通过国家和广西品审的水稻新品种19个,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1项,获得“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等荣誉39次。容林熙轻声地笑道:“如今我算是退而不休,发挥余热。”
到榕楼村路不远却难走,因为修路,前两天又一直下雨。车子在坑坑洼洼中前行,遇到深坑抖得骨头简直要散架,但年逾六旬的容林熙丝毫不觉颠车劳累,一路上健谈生风。今明两天,一定要施下肥料“施复合肥不好吗?氮磷钾都有了。”一到田头,正在忙活的村民们把容林熙围了起来。容林熙一点也不急,耐心地回答村民的问题:“前期我们已经施足了磷肥,所以这次只施尿素和氯化钾……”
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置身田野,眼前绿油油的一片片,令人心旷神怡。容林熙边走边介绍:这片是“特优269”栽培示范,目标是平均亩产超720公斤,达到超级稻的要求;这块是自治区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桂育7号”,这块是我们所育成的“科玉08”,都有产量高、米质优、熟期适宜的特点。
“大嫂,你这块禾长得不错啊!但不能再灌水了。”容林熙蹲下身子,对一位正在施肥的陈姓中年妇女说,这些“泥肉田”(即壤土田)保水保肥效果好,水过深的话会对禾苗分蘖不利。他还嘱咐一旁陪同“看禾苗”的榕楼村村支书曾德科,要大家一定在今明两天把肥料施下去,以便让禾苗“平衡补齐”,有利于下一步“露晒田”。脱掉皮鞋,赤脚走进泥田里“老刘,我们数一下苗数吧,我数手插的,你数抛秧的。”容林熙跟同事刘贵文打了个招呼。刘贵文是科研生产科科长,也是研究员,将于今年5月退休。两位白发斑斑的专家脱掉皮鞋,去掉袜子,卷起裤脚,赤脚走进泥泞的水田。
记者这才发现:“特优269”栽培示范,手插和抛秧各有两个拉线框定的1平方米的“定点观察”点,每个观察点有23兜禾。两位专家弯着腰,用手掰开禾兜,仔细数着分蘖出来的苗数,然后掏出手机点来点去,综合计算出平均每兜苗数。容林熙说若一兜达到14苗或15苗,就要“露晒田”了。
“再过四五天稻田就可以露晒了!”容林熙坐在小水渠上,边擦着额上的汗水边洗脚,脸上露出了微笑。他说及时“露晒田”,可以让禾苗长出新根、茎秆粗壮,防止禾苗暴长、分蘖过多过密,否则容易倒伏,也容易招致病虫害,“但‘露晒田\’,水要一天一天慢慢排,不能一下子排干。就像孩子吃奶,不能一下子就给断了。所以啊,种禾要像养孩子一样讲科学,这样才能优质高产。”
幽默的话语,让在场的村民都乐了。大家说“这样的专家,我们喜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邹江)今年“五一”假期,天气晴好,玉林市各风景区都推出了各自精心准备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了众多玉林市民及周边城市居民前来游玩。福绵梦幻水乡、北流勾漏洞、大...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