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来自全国道地药材产地县负责人齐聚南方药都论坛,商讨道地药材发展前景和面临的现状,积极探索道地药材发展之路。
中药材产销依托现代科技
四川省三台县副县长胡晓宇:近年来,三台县把麦冬列为三台种植业重要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按照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要求,着力建设麦冬产业“三园四中心”,打造“麦冬交易物流港、中国麦冬之都”。并采取县培训到镇、镇培训到村、村培训到户的机制,将标准和技术规程培训到生产者同时,还采用农民田间学校、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方式培训骨干农民,提高中药材种植和生产的科技水平。
四川省九寨沟县副县长李红梅:大力发展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推进“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适度规模经营”和“基地+专合组织+家庭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模式,完善利益共享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进一步提高道地中药材生产组织化程度。引入市场机制规范种植户生产行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优化产品质量。
重庆市石柱县副县长陆俊昌:重庆市在发展石柱黄连特色经济上主要以科技为先导、专业化为主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布局、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保证质量的方针,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优化黄连等特色生产资源,实现生产资料配置平衡和技术、信息、市场等资源共享。控制好种植规模,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妥善处理黄连生产与林业、旅游业的关系,保持黄连资源的永续利用,保证石柱黄连产品质量,促进黄连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积极构建信息交流平台
河北省巨鹿县副县长秦中堂:为了让中药材的生产、加工和市场更加良好对接,使中药材生产流通各环节的关系更加稳固紧密,信息更加及时准确,沟通更加便捷高效,使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规范运行。今年,我县同成都天地网公司加大合作力度,搞好巨鹿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建成仓储物流交割中心、电子交易中心、信息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电子交易系统、网络运营平台,以及在全国各大中药材市场设立巨鹿中药材直销站点,让巨鹿中药材产业流通领域走上现代化之路。创新思路发挥道地优势
湖北省蕲春县副县长蔡绪银:我们依托李时珍品牌优势,推进中药材发展,一直以来玉林市加大李时珍品牌自然资源、产业基础、区位优势等方面的推介和宣传力度,主动对接央企、省企、民企等中药生产企业和医药商业企业及中药材物流企业,做到互利互惠,市场相连,体制相融,产业互补,人才互动。
浙江省磐安县副县长徐妙芳:浙江土地资源有限,部分效益较低的中药材品种种植萎缩,已严重威胁到该品种供应;而部分效益较高的品种又受到国内其他产区大规模扩种的影响,流通环节混乱导致道地优势无处体现,对本地区中药材产业效益和中药材品质产生不利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方面加强对自身中药材道地优势的巩固和提升,注重对中药材产销信息的掌握和使用;另一方面加强道地药材的宣传和推广,主动培育市场、寻找市场。
湖北省恩施市副市长杨红安:走“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路子,玉林市林业、经管等部门按照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的要求帮助企业做好林地流转,做好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的动员与协调工作,配套相关的项目扶持资金用于中药材基地的巩固和发展。市政府鼓励和扶持林农进行生态林下套种中药材。捆绑林业、农业、药业等部门的项目资金,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发展种植大户,全市已发展中药材种植大户2万户。同时,我们还拓宽林权抵押贷款渠道,每户抵押贷款额度在5万元以上,解决了林农前期投入不足的问题。
发挥道地药材优势拉动经济增长
四川省宝兴县副县长明登英:我县“发挥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色,围绕打造‘中国川牛膝第一县\’的目标定位,努力调整药材品种结构,正在积极探索建立以川牛膝产业为重点,以厚朴、重楼、云木香等大宗药材种植业为亮点,以中药生态旅游与养生保健产业为特点的现代中药产业体系,大幅度增加中药材的产值,提高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使之成为宝兴重要的新兴支柱产业,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药材之乡”之一。
宁夏隆德县委书记米超:我县在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加快构建中药产业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原产地加工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积极培育一批中药材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基地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支持企业和大户在河北安国、安徽亳州、广西玉林等全国各大中药材市场建立营销窗口,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中药材产品营销的组织化程度。发挥招商企业的营销网络和人脉优势,积极对外宣传推介中药材产品,着力打造六盘山道地中药材品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福建省柘荣县副县长彭东海:我们坚持种植、加工、流通三者并举,着力做大药业经济总量。在药材种植方面,积极推动太子参、白术等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建立了太子参、重楼、木瓜等10多个中药材科技产业化基地,初步形成以太子参为主体,特色突出、品种多元的药材生产经营格局。近几年,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均稳定在5.5万亩左右,其中道地药材——“柘荣太子参”年种植面积2.6万亩,产销量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二。2011年全县“柘荣太子参”种植产值达5亿元,农民太子参户均收入2万多元。
新闻推荐
...
玉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