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气催成世界同行业知名学者
2000年5月,一对中国广西籍的留学澳洲博士生夫妇双双获得澳大利亚著名学府蒙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的博士学位。男主角陈柏林是玉林市福绵管理区福绵镇香山村人,女主人江慧坚是梧州市人。他俩都是1977年我国经历了“文革”后恢复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被录取的大学生。陈柏林被武汉地质学院(原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化学分析专业录取。陈柏林高考得分是这个专业录取的最高分者,他的考分已达到当年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为此入学后的陈柏林曾一度有点丧气。当时刚恢复了原职的父亲多次给他写信鼓励:“做人一定要有理想和志气,不管读什么学校,都应热爱你的专业,走自己的路,用心雕琢自己,坚持不懈研究下去,你收获的果实一定丰硕。”他一生最敬重的人就是自己的父亲,得到慈父如此亲切的鼓励,他很快就静下心来攻读基础课和专业知识。
4年清苦的学习生活,他刻苦努力以优异的成绩本科毕业,被分配到广西地质矿产局测试研究中心工作。那时正是我国百业待兴,科技人才奇缺的时候,他深感重任在肩,报到后即全身心投入地质矿产分析测试的研究中。1985年为配合全国开展的化学探矿扫描工作,单位决定送他到上海、武汉学习使用计算机配合的全新化学分析测试技术。他意识到这个新技术项目的意义重大且任务艰巨,要测试的样品和元素很多,采集的信息数据量很大,有关信息和数据处理也相当复杂。适巧那时他的小孩刚出生一个多月,母子需要照顾;在重任与困难面前,妻子坚决支持和鼓励他服从国家的需要,发挥好他数学及计算机基础都不错的特长,全心把新技术学到手回来报效祖国。使他去进修学习的信心倍增。在半年多的进修期间,他非常用功,计算机知识大有长进、分析测试的新技术理论也学到了手。回到单位后,他负责组成科研攻关小组,研发如何把计算机与大型的化学元素测试仪连接在一起使用。该项目既需要化学分析测试方面的知识,又需要精通计算机与测试仪器联接的硬件接口技术和编写计算机与测试仪器双向通讯的软件程序。历经多少个难以想像的废寝忘食的日日夜夜,他的小组终于出色地提前完成了任务,成功地将计算机与大型测试仪器连接使用,按化学探矿工作要求直接用计算机处理从测试仪器所获得的数据,为广西广泛地开展化探扫描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此他不但多次获得单位的表扬奖励,他负责的项目“微型计算机在化探工作中的应用”于1987年还获得了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三等奖;项目“化探样品测试质量管理软件包”于1988年获得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三等奖;项目“0520微机与大型精密分析仪ICPQ-100多通道光量计联机控制/应用系统”于1990年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年,陈柏林被评为《广西百名青年科技标兵》,同年获晋升高级工程师。
1995年他的爱人江慧坚考取公费留学澳大利亚,不久他也到达澳大利亚同爱妻一起攻读化学博士。2000年他俩同时获得博士学位。2001年夫妻俩一起到美国,先在肯特基大学(Kentucky University),后在加州柏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做博士后。自那时起至今陈柏林先后在美国、中国、法国、德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举办的国际科技会议上发表了16次学术专题演讲,在《美国化学学会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纳米通讯》(Nanoletters)、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的《分析者》(The Analyst)等世界一流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论文12篇。还应邀在美国纽约Marcel Dekker出版公司出版的《色谱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Chromatography)上撰写了其中的一章,已成为一位在同行内的世界知名学者。逆境中磨砺成坚强的意志
陈柏林1956年10月出生在玉林县玉林镇,父亲陈浚洲当时在玉林汽车修配厂做技术工,解放前曾做过教师。1957年,父亲被莫须有的罪名开除,并被遣送回福绵香山村原籍老家,还未满周岁的柏林随父母、姐姐回了农村,从此成了一个农村娃。为生活所迫,农闲时父亲须到福绵圩上修理自行车,母亲除参加社里的劳作外,还需照顾两个年幼的子女,生活异常艰苦。
1963年,柏林进入村里的香山小学读书,当时的校风教风很差,学不到什么东西。教师出身的父亲发现了这种情况,尽管白天的劳动极其劳累,晚上都抽出时间督促和辅导他的学习,得到慈父的辅导,他很快打好了小学低年级的基础。不幸的是当他读小学五年级时,正值“文革”最疯狂时期,学校上课断断续续,父亲再次被关押。母亲和妹妹病重,生活极端困难。寒冷的冬夜,看不到希望的小柏林看着母亲艰难地、一针一线地为全家人纳过冬的布鞋底,心里难过之极!他暗下决心:“我要尽力为家庭负责任,要好好读书,探求真理和知识,走自己的路。”
他父亲原本有不少的书,“文革”抄家时全被抢光了,唯有两本是他父亲教书时自编的数学练习册没被抢走,他拿来自学、自己摸索解答,遇到一些难题几天几夜也要自己弄懂才罢休。到小学毕业时,他的数学成绩已很棒了,他还想方设法向熟人借书阅读,从中汲取了不少有用的营养。苦难的逆境摧不垮小柏林的意志,反而加快了他的成熟与成长,一步步地铸就着他坚强的钢铁般的意志。
不忘师恩父教不忘祖国情深
1969年秋,他升入本村的小学附中读初中。少年的柏林是“牛鬼蛇神”的子女,一般老师和同学都看不起他。幸好让他遇上了一位令他终生难忘的好老师,这位老师名叫陈发桂,教他的数学课。这位青年老师的课上得相当好,每节数学课都讲得简明易懂,而且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和所有学生都相处得非常融洽。他能用很好的方法启发与引导学生对解数学题和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待人又知书达理、孝敬父母,小柏林一直把他作为自己心中的偶像。在整个初中阶段他做了大量这位老师编写的数学练习题和阅读了他介绍的课外读物。为此,他的数学、语文基础均有了长足进步。1972年,他考入玉林县福绵高中就读,碰巧又得到当时在玉林县教育界颇有名望的语文老师陈凝枋、数学老师陈治远、物理老师陈世铨、化学老师陈肇禧的亲自授教,加上他自身刻苦用功,各科学习成绩都很优秀。高中毕业即受聘在香山村小学附中担任初中语文、数学、化学三门课程的老师,且每科的讲课都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2002年,陈柏林博士应邀从美国回北京清华大学参加研讨碳纳米材料的国际会议。会后他抽空回家看望了父母,也探望了他的恩师。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现在家庭境遇比以前好多了,家乡的经济比以前发展了,但你不能忘记家乡呀!如果国内有关部门或家乡需要你的帮助,你有能力的,一定要尽力而为才对。”他懂得父亲的话的深重含意。这些年来他一直和国内同行学者和有关部门有密切联系,尽自己所能帮助解决了许多技术上的问题。
陈柏林博士目前在美国纽约市的一家制药公司任高级研究员,最新的大型高分辨率透视电镜只有他和为数不多的人懂得使用。他的妻子江慧坚博士在美国纽约市的另一家制药公司也任高级研究员。他俩十分重视对爱子的教育,儿子陈延沛2003年以优异成绩考取了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在柏克利(Berkeley)分校攻读电子工程与计算机专业,4年来均获校长奖学金。2007年本科毕业后又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博士生,在同校攻读博士学位。就读期间,同时获得了学校奖给的和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奖励的双份奖学金。今年5月即将毕业,到时候一家三口都做博士后。这一家三口有着一个共同的愿望:有朝一日,把各自的科研成果更直接地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报答恩师、回报家乡的父老乡亲。
新闻推荐
...
玉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