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詹丽萍实习生黄金玉林桂明)正值“三伏灸”的日子,有不少市民利用“针灸”治病,也有不少市民热衷用“针灸”养生保健。医生提醒,针灸治疗时需讲究治疗环境温度。
在市中医院针灸科,记者看到人满为患。据该科护士介绍,大多数病人是趁三伏天气前来治病的,患者年纪大小不一。这些患者主要是患呼吸系统疾病,小孩则有些是脑部发育不良、面瘫,或者是其他风湿颈椎疾病等。
市中医院针灸科主治医师范达告诉记者,针灸属于中医治疗,对人体的副作用不大,适用人群比较广,小孩患者一般在四十天之后便可进行针灸治疗,老人则没有年龄限制。但是进行针灸治疗时,要注意控制治疗环境的温度,同时应该去权威性较好的医院和找针灸技术比较娴熟的医生,避免在针灸时插错穴位而忍受不必要的疼痛。
范医师说,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因为针灸怕受风寒,因此治疗环境的温度不能太低,一般室内和室外的温差保持在3度左右,治疗过程中应保持安静放松,这样有利于经络通畅。对于上了年纪、抗热能力比较差的老人,最好是选择在“三伏”天过后,等天气适宜之后再前去治疗。针灸治疗是通过调整自身的经络实现康复目的的,老年人本身就身体虚弱,再加上怕热,在针灸时自身的调节能力差,很容易晕针,影响针灸的治疗效果。
对于有些人群选择自行购买针灸用器,在家里自行治疗。范医生提醒,一定要保证在熟悉全身穴位的前提下使用针灸,特别是胸部、背部、眼部的治疗,如果针灸扎的位置有误,会对人体的肝脏或眼部神经造成伤害。而且,在扎针灸时,扎的深浅也有讲究,过浅达不到治疗效果。过深则会造成穴位皮肤或神经的伤害。
新闻推荐
...
玉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玉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