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冠年 本报通讯员 李铨晶 韦耕洲
曾几何时,到过灵山的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遍布大街小巷五花八门任意改装的非法营运三轮车,人们反感的是车主乱占乱停,在大街小巷上“横冲直撞”,频频“惹发”交通事故……广大市民对之怨言如潮。
针对非法营运三轮车乱象,灵山县自去年7月起,集中开展县城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工作。如今,人们白天在灵山县城主干道行走时会发现,三轮车踪影全无,取而代之的是宽敞舒适的公交大巴、整洁靓丽的的士,交通顺畅有序……
乱象频现,向非法运营三轮车“开刀”
人们出行的工具是城市发展的“风向标”。随着灵山县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居住人口不断增加,小车、三轮车等交通工具也日益增多,但也凸显了一系列交通问题。
“三轮车确实给咱们出行带来方便,但由于一些车主不守交规,常常引发交通事故。”说起三轮车,家住灵城镇江南路的梁家兴有一肚子话要说,去年7月前,梁家兴一家和亲戚共有3人先后遭遇过三轮车车祸,均不同程度受伤。因车主生活困难,无力赔偿医疗费,梁家兴一家和亲戚无可奈何。看到网上议论三轮车,他马上跟帖点赞,支持三轮车整治。
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未开展整治之前,灵山城区运行的三轮车有5300辆。在城区发生的交通事故中,由三轮车引发的占60%以上。此外,这些车辆均不购买交通强制保险,甚至有的还是自己改拼装而成的,部分车主或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或是根本不懂交规的人,发生交通事故后,车主或弃车逃逸或无力赔偿,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成了城市顽疾、乱象之首。
作为灵山县城的主要交通工具,三轮车曾是市民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同时三轮车这一特殊行业背后,是一特殊群体。禁,必然会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同时会有阻力;不禁,它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
整治活动前一年,县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前期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还先后到玉林、柳州等市县进行学习考察。最终一份禁止非法营运三轮车上路的《社会风险评估报告》让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对三轮车这一“顽疾”“动手术”。
以民为本,扶持三轮车主再就业
众所周知,由于三轮车营运车主多为一些无固定收入的人员,其中一部分人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依靠三轮车。如果禁止三轮车上路,就等于切断了这些人家庭的收入来源,处理不好,有可能会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因此在整治过程中,灵山县采取了分阶段的整治形式,限行范围由小到大,从最堵最中心的路段开始,然后逐步扩大,目前县城主要区域基本完成限行,这样既让三轮车营运者有一个接受过程,也避免了一刀切带来的不和谐现象的发生。
“整治三轮车工作需要广大市民的理解和配合。我们发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整治三轮车工作中来,形成人人支持、人人关心、全民参与的良好舆论氛围。”灵山县宣传部部长、副县长宋光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为了做好该项工作,该县先后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宣传单等形式发出了《灵山县县城交通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等宣传资料,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攻势,为整治三轮车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同时,为了解决三轮车主的就业和生活问题,该县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纳入低保对象。并通过举办招聘会、给予免费技能培训、鼓励自主创业、落实就业社保补贴等一系列举措,扶持和帮助三轮车主实现再就业,使许多三轮车主纷纷退出运营市场,重新谋求新的工作。
新开通6条公交线路方便市民出行
为了解决因整治三轮车给市民出行带来的出行难问题,灵山县引进了新的公交企业,新开通6条公交线路,新增94个站点和60辆公交车,使全县公交车数量达101辆,13条路线,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
整个专项整治工作在公安、交通、住建、工商等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4月1日,该县共查扣非法营运三轮车2579辆次。整治后,县城区限行路段在限行时段基本没有三轮车的出现。
出门方便了,交通事故减少了,商铺门前不堵了,客运市场规范了,城市形象提升了,灵山县终于有了城市的模样……提起“禁三轮”的好处,群众都竖起了大拇指。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加强城市管理,增加公交运力方便群众出行。同时进一步完善城市的灯、街、卫生、园林等工作,促进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县委书记廖应灿表示。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欧乾恒本报通讯员韦藿珍“他们用诚心在做事,用细心在观察,用贴心在呵护,用热情在服务,积极主动地开展环保工作,让学校不是桃园,却胜过桃园!”说起去年5月19日召开的学校首届校园之星颁奖表彰大...
玉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