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璧的渭庐玉城日新月异,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但仍有很多老房子隐藏其中,它们的主人,对老房子爱护有加,把它当作纪念祖先艰辛创业或对孩子进行爱国爱家教育的基地,有的老房子虽消失了,却留下了一段让后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百就商店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南路有一家百就商店,主要经营棉纱布匹,店老板叫何干才,是州珮人,由于经营有方,成了一名富商,是州珮村第一个买自行车的人。当时几乎无人知道,这个有钱人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他的百就商店和利就商店、绳武堂、日和堂一样,都是中共地下交通机关,各地的地下党员到设在竹美的中共玉林县委开会,都会到这几个地下交通点接头歇脚。
由于叛徒出卖,何干才被抓,百就商店也被封了。但叛徒不认识何干才,关押了一段时间,向何家敲诈500大洋后把何干才放了,何干才带着家小逃到了外地。百就商店因这段历史被记入《中国共产党玉林历史简明读本》。几年前大南路旧城改造,百就商店被拆除,但何干才的故事,一直让其后人引以为豪。
劏猪龙
在狭小悠长的柴行巷里,有一间明末清初的老房子,这户人家姓龙,世代杀猪为业,玉林人称之为“劏猪龙”,因老宅位于柴行巷,也叫“柴行龙”。
1938年11月22日,日本飞机首次窜犯玉林,城里警报响起,成千上万市民跑到农村躲避。“劏猪龙”的家人跟随人群到玉皇堂附近的防空洞躲避。一架飞机在柴行巷上空盘旋几次后,俯冲对着“劏猪龙”投下了一枚炸弹,炸弹落在祖先厅门前的阶梯边,祖先厅、杀猪屋、花厅顿时被夷为平地。杀猪屋被炸后,龙家人只好在地坪上杀猪。
1939年,政府因为防空需要,把玉林城墙拆除。龙家人购买部分拆下的城墙砖用来修缮老宅。如今,用那些玉林城墙拆下的城砖盖的一间小房子,依旧保存完好。这间房子也成为龙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老人们经常跟孩子们讲述当年老宅被轰炸的故事。“劏猪龙”老宅也是目前玉林唯一被日机轰炸后仍保存下来的民居。
外翰第
云龙桥附近有一间古香古色的民居,叫外翰第,它和附近两座古民居“大夫第”“参军第”一起,同属一个龙氏祖先,因在老南桥边,又称“桥头龙”。
龙氏的大夫第、参军第、外翰第人口众多,拥有田地无数,却没有压迫过为其打工的工人,和邻里街坊和睦相处,对待佣人丫鬟如同亲人。
民国时期,大南路是一条狭小的街道,仅能过一辆鸡公车,当时的政府为扩宽南街,打算拆除不远处的部分龙家宗祠龙显馨祠。为保护宗祠的完整,外翰第的龙氏子孙主动提出拆除外翰第大门和部分建筑,让南街绕过了宗祠。
新中国成立后,外翰第人口越来越多,大厅、走廊都住着人,一家人靠双手吃饭。改革开放后,外翰第走出了很多大学生和经商能人。后来,大家渐渐搬离外翰第,热闹了100多年的外翰第变得安静了。2008年,大南路改造,外翰第人响应政府号召,拆除了大门房和地坪,把大门往里缩小重建成现在的模样,古香古色,成为大南路一景。
渭庐
在新民社区小新村,有一户高宅大院,红窗红门,气势雄伟又雅韵内敛,一边是两层的仓库,一边是中西结合的庭院,大门是推笼门,正上方是两个遒劲的大字:“渭庐”。
渭庐的建造者陈渭琮是民国时玉林著名的企业家,出身贫寒的他从学徒做起,艰苦创业,改良织布机,成为当时有名的织布大王,也带动了玉林很多织布人一起发家。1936年全国博览会展评,陈渭琮生产的提花布获得3枚金牌、3张奖状的好成绩。
1940年,陈渭琮开始兴建渭庐。渭庐的设计者是他15岁儿子陈圣吉。两年后,两层高的渭庐建成,占地数千平方米,共有40多个房间,天井、厅底、横屋一应俱全,采光通风顺应自然,处处有走廊通道,哪怕是下雨天,走遍全屋都不被雨淋。陈渭琮把它起名为“渭庐”,谦虚地表示这是“陈渭琮的茅庐”。
陈渭琮以纺织业为主导,辅以制枧、缝纫、罐头加工、运输、卷烟等多业并举,同时兼营钱庄,柳州、梧州、广州、香港均设有商号,是玉林近代工商业的主要代表。抗日战争期间,因为公路被毁和封锁,食盐紧缺,陈渭琮组织两支运输队冒着战火日夜奔走,一支雇民工从广东省廉江挑盐到福绵船埠,一支从合浦用船运盐到船埠,保证了玉林甚至大西南人民的用盐。
改革开放后,陈渭琮的后人继续从事商业活动,渭庐依旧是他们居住、办公、仓储的地方。
记者手记
如果说岁月如歌,那么老房子就是记录老歌的一串串音符;如果说历史如河,那么老房子就是承载历史的一朵朵浪花。如今,饱经沧桑又见证历史、再现历史的老房子越来越少了,如何留下这些彰显玉林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城市之魂”“城市宝贝”,让我们的城市独具特色?
玉林文化时空常务理事李鼎和说,很多老宅子都是一个家族的共同财产,要把老宅子一代代保存下去,首先要家族人统一思想,出钱出力。在维修过程中,要防火防虫,尽量不改变房子的原貌,不要移花接木,加油添醋,搞得面目全非。而有关部门在城市建设中,遇到有纪念价值或者艺术价值的老房子,应当尽量避免对它们进行伤害甚至拆除。
陈绍实祠、粤东会馆、地藏堂等老房子早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和修缮。那些普通的老民宅,它们的主人也愿意永久保存下去。在采访中,外翰第、劏猪龙、渭庐等的主人均表示,如果条件许可,他们的老宅子会一直保留下去,因为老宅子里有着族人们难以磨灭的记忆。
新闻推荐
会上,各县(市、区)、玉东新区和玉林市发改委、工信委、财政局主要负责人作交流发言。12月30日,2015年玉林市经济工作会议在玉林城区召开。(记者蒋寿荣摄)...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