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消息,浙江省新发现两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至此,我国大陆已经确诊五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目前玉林市尚未发现寨卡病毒,但是由于该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花蚊子”)叮咬传播,玉林市普遍存在白纹伊蚊,存在病毒输入风险。疾控中心提醒市民,该病症状及传播途径类似登革热,传染性较强,虽然不易致死,但对胎儿危害较大,而且传播通途更广泛,市民在旅游外出时,要避免前往疫情地区。
危害:可能会导致小头症或死胎
市疾控中心流行病科负责人全信斌介绍,感染寨卡病毒的潜伏期通常为3~12天,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关节痛、肌肉痛、结膜炎等;感染后可能导致少数人出现神经系统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寨卡病毒无症状感染很常见,出现临床症状表现的病例在20%-25%,也就是说4个人或者5个人感染了病毒,只有1个人会出现临床症状;此外,寨卡病毒可以通过胎盘影响到胎儿神经系统发育,一旦孕妇感染,不但容易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还容易造成孕妇流产、死胎等问题。
途径: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全信斌介绍,蚊媒传播为寨卡病毒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埃及伊蚊、白纹伊蚊等多种伊蚊都可能传播寨卡病毒。玉林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高温多雨,极易孳生白纹伊蚊。同时玉林市比邻广东省及东南亚国家,这些地区已经出现输入性病例,因此玉林市也存在寨卡病毒输入风险。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白纹伊蚊也是登革热的主要转播途径,两种疫情症状类似,但寨卡病毒要比登革热的症状轻得多;在传播途径上,寨卡病毒除了伊蚊传播,还有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等传染途径。
据介绍,即使是隐性感染者,在病毒血症期,也是一种传染源,当蚊子叮咬隐性感染者后,也有可能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但感染者在两周后,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会杀灭病毒,不再成为传染源。“目前还没有针对寨卡病毒的疫苗和特效药。”全信斌表示。
预防:避免被蚊虫叮咬
“只要切断传播途径,做好防蚊工作,仍能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全信斌表示,白纹伊蚊通常喜欢在温暖潮湿的地方繁殖,而夏季是成蚊活动的高峰期,而白纹伊蚊尤其喜欢在清水中孳生。目前玉林市正值春季,气温尚且较低,而后续随着天气的转暖,雨水的增多,市民就该注意防蚊灭蚊了。
措施:玉林市各级医疗机构积极应对
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从疫区回国的市民,一定要注意,最好观察两周,一旦有不适,要及时到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红十字会医院或各县级人民医院等传染病定点医院进行就诊,并主动向医护人员告知相关旅行史。
“近期,我们联合各级医疗单位,开展了寨卡病毒的相关医学培训,及时掌握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方法。”全信斌表示,同时,目前玉林市也对寨卡病毒的检测试剂做了相应的储备,后续若发现疑似病例,玉林市已具备检测条件。此外,市疾控中心还将密切关注国内外本病疫情动态,实时监测蚊虫密度,并准备好灭蚊药,方便后续开展消杀工作。
新闻推荐
天桥又斜又陡,没有护栏很不安全。被撞得面目全非的反光柱。缺失的反光柱。...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