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正在对文化广场的灌木丛施药灭蚊本报讯(记者陈秋萍)今年春季爱国卫生运动的主题是“清洁家园·灭蚊防病”。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昨日组织开展全市性的现场专题活动,拉开了为期两个月的爱国卫生运动的帷幕。
白纹伊蚊是登革热、寨卡病毒等疾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有效阻断疫情传播途径,要重点做好防蚊灭蚊工作。昨日上午,在文化广场,市政府、玉州区政府、市卫生计生委、市疾控中心、市园林局和玉州区卫生计生局等部门共100多人参加了爱国卫生运动专题活动,对文化广场水池、灌木丛等进行清扫、施药、消灭蚊虫。活动现场还通过设立宣传点及宣传展板等形式,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卫生意识和自我防病能力。
据了解,当天玉林市各县(市、区)也同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专题现场活动,各部门按照清洁区域责任划分,大力整治清洁责任区及单位庭院的环境卫生,积极疏通沟渠,消除积水以及各类垃圾、污物,不留卫生死角,彻底清除“四害”孳生地。
除环境整治外,玉林市还将在3-4月集中开展灭蚊工作,主要针对人流密集的公园、车站、商场、社区、学校、垃圾场(站)、下水道、沟渠和大面积水体等场所进行重点整治,有针对性地采取化学、生物等方法集中灭蚊,确保蚊媒密度控制在较低水平,抑制蚊虫夏秋季高峰,从源头上切断蚊媒传染病传播途径。同时,市疾控中心也将做好蚊虫密度监测工作,若蚊虫密度过大,将及时采取灭蚊措施。此外,家庭需开展卫生大扫除行动,疏通沟渠、翻盘倒罐,及时清除室内和庭院积水以及各类垃圾和污物,铲除蚊虫孳生环境,做到活动无死角、无盲区、全覆盖。
相关链接
防止蚊虫叮咬可预防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最早于20世纪40年代在非洲被发现,此后也传播到东南亚、太平洋岛国和美洲地区。由于传播该病毒的伊蚊在全世界都可以找到,病毒的爆发很可能会传播到更多国家。据了解,寨卡病毒目前尚无疫苗进行预防,最佳预防方式是防止蚊虫叮咬。防止蚊虫叮咬除了能使人免患寨卡病毒外,还能预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黄热病、疟疾等蚊媒传染病。
市民外出时,可适当使用驱虫剂;到户外活动时,最好穿着浅色衣服,尽可能选择长衣长袖,减少皮肤裸露面积,避免蚊虫叮咬;同时,家庭采用纱网、门窗紧闭等物理屏障,以及在蚊帐内睡觉。另外较为重要的是将水桶、花盆或者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排空,保持清洁或者加以覆盖,避免积水,不给蚊虫滋生提供场所。
如何使用驱蚊剂?
使用时,将驱蚊剂喷、涂在头部、四肢等裸露皮肤部位,特别是耳后、颈部等部位,但是要注意避免药物进入眼睛和嘴巴。一般室外环境间隔2-4小时涂抹一次驱蚊剂。通常具有我国农药登记证的驱蚊剂商品可以用于婴儿,但不能用于小于2个月的婴儿身上。
如何正确使用各类卫生杀虫剂?
蚊香、杀虫气雾剂等是市民家庭常见的灭蚊产品,其成分多为菊酯类药物,消灭蚊虫效果显著。使用蚊香时,市民可将蚊香放置在通风处上风向位置;而在使用杀虫气雾剂灭蚊时,尽量不要朝着衣服、床单、家具、皮肤上喷洒,喷药前需将食品及餐具等收好,避免污染。喷洒完毕后需关闭门窗半个至一个小时,再开窗通风,灭蚊效果较佳。但杀虫气雾剂喷洒过量对人体仍会有一定的毒性,喷药期间应尽量避免待在室内,尤其要注意避免婴幼儿接触这类产品,如果不慎将药喷洒在皮肤上,要及时清洗。
新闻推荐
...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