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新闻 北流新闻 容县新闻 陆川新闻 博白新闻 兴业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玉林市 > 玉林新闻 > 正文

“唤起同龄人的‘集体记忆\’”

来源:北海日报 2016-05-22 12:07   https://www.yybnet.net/

欣闻梁汉儿的纪实散文集《生于六十年代》荣获第七届广西铜鼓奖,心里倍感高兴。这本作品正如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评价的:“有童年雅趣,有少年心事,有对逝者的追思,有对师长的怀念,有世事感怀,有青春迷惘,更有一种卢梭式的忏悔。颇为淘气甚至有些撒野的文字,通过‘个人体验\’的生动描绘,折射出时代变迁,字里行间不时唤起同龄人的‘集体记忆\’。”

“六十年代”的确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年代,既有童年朦胧的“文革”印象,又有少年正值改革开放的风口浪尖、青年就学还是国家包分配并且赶上了单位最后一轮福利“房改”——那些物质上的东西都是“时代末班车”。而反映到精神世界的文学艺术,上世纪八十年代可以说是文学最吃香的时代,作家这个职业是人们择业的首选。据笔者所知,那个年代,北海举办了三次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学笔会(诗会),在梁汉儿的《生于六十年代》都有形象生动而隐秘的描写。

然而,笔者更感兴趣的是梁汉儿对家乡,一个叫“六雷”村子的人与物的追忆记录。如祖父祖母、量容数斗仪甫公、一代“讼师”梁世穆及那些村子里的老实人和“哲人”等等。梁汉儿的家乡“六雷”村,坐落在桂东南山区,她上世纪的“原生态”和现在受工业文明的洗礼,似乎让梁汉儿一直感慨系之。“六雷”对于梁汉儿,就像美国密西西比州北部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对于福克纳,“邮票大小的家乡”有写不尽的人世沧桑,仿佛村子丛林边的水井,永远有汲不尽的创作灵感。梁汉儿曾告诉我,他还将写家乡的动物故事,写童年与动物有趣的故事。一些小动物现在和城里孩子都形同陌路,他们读来一定无比新鲜。我很赞同梁汉儿的观点,文章如人生,首先要有趣,就像美国《读者》杂志每个编辑部的门上都贴着一张选稿要求:有趣吗?实用吗?耐读吗?

《生于六十年代》刚出版,我就有幸一睹为快,带回京读完,放在了西山脚下。但我重回故乡,在大海之滨,我仍是忘不了这本纪实散文的“梁氏幽默”,他能把一些严肃的话题和场景,用灰色甚至黑色幽默给读者“减压”,暗藏机锋,娓娓道来。我曾经诧异梁汉儿写的“社论”也颇具可读性,后来想明白了,这是用广博知识作支撑,文学底蕴作拉手,总能让读者打开一扇门或窗。而梁汉儿后来做新华社记者,我也因新闻工作与他有所接触。再到他从新华社任职政府部门,我却已远在北方——这么说来,是因为我和梁汉儿因文学缘分相识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末期,他当时刚从家乡玉林市调到北海市文联工作,到群艺馆给滨风文学社上课。大家还一起喝酒吟诗作对,一起参加在北海举办的文学笔会以及骑自行车到牛尾岭水库裸泳——年轻的一些荒唐好玩事儿,现在都成了青春美好回忆,都变成了珍贵的文字留在《生于六十年代》一书里,像结绳记事一样让人内心温馨。人生欷歔几十年,在地理上和行业里兜了一圈又重逢,怀着这种惊喜和豁达之情,捧读老朋友的大作,总是倍感亲切和快乐,一些事一些人,一颦一笑,熟悉到呼之欲出,有温度、有筋骨,笑过、哭过又擦肩而过。尽管我一直没有造访过六雷村子,但我知道梁汉儿走出六雷村子后,六雷已成为他的文学故乡,私属的写作版图。我早就心仪神往。

这本《生于六十年代》,不仅是了解那个时代的“年代史”,也是桂东南乡村“变迁史”,同时,也是作家以纪实文字给我们剖析的“心灵史”,掩卷之思,令人回味无穷。

新闻推荐

今年政策性农保补贴提至1025万元

...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保障群众用电安全2015-08-06 20:51
评论:(“唤起同龄人的‘集体记忆\’”)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