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念 见习记者 欧钰宇
近日,网友“江中游”在网络问政平台提出“关于恢复东津车渡的建议”。该网友称,东津镇是人口大镇,地理位置重要,当年水运发达时,商贸往来繁华,现在保留下的粤东会馆就是明证!但现在,一条大江,对岸的武乐交通风生水起,一级路、二级路、高速路交汇,还有个高速路出入口。而江的这边的东津却是静悄悄。在当前还没能修建港南至东津的一级、二级路和建设东津大桥前,应该恢复东津渡口的车渡,解决东津的交通死角问题。记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
东津渡口 昔日的繁华不在
5月5日上午,记者来到现场看到,青石板镶嵌而成的台阶映衬着浩荡的江流,在流年的浸润中变得油亮光洁,曾经是唱戏娱乐场所的粤东会馆、高大的城门墙都在诉说着往日的繁华,如今,这里只有一两艘渡船来往于南北两岸。
在渡口,仍然有三三两两的几个人,偶尔也有几辆摩托车要搭载过江,但相对于以前渡口的繁华,现在更多的是苍茫。在离江边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建于上世纪初的粤东会馆,整座房子显得古朴、简单,房子里面由木桩搭建,木桩上面雕刻有一些文字,由于年代久远,字迹模糊,不能辨认,木桩上满是厚厚的灰尘。
60多岁的老人蒙喜伦是渡口的管理员,从小在这里长大。他回忆说,当年,从广东方向来的商旅,都要在这里过渡,渡船往来频繁,有车渡、有货轮,可热闹了。桥圩、东津的许多农副产品都是从渡口这里出去的,比如,东津细米、青菜、鱼、猪仔以及江里挖上来的沙石等都是从渡口一车车拉到广东、贵港、桂平去卖。直到2004年,车渡停运,公路、铁路交通发达了,渡口的繁华不再。
车渡停运 两岸的货运车程变长
历史悠久的东津渡口曾经是玉林市、贵港市通往广东的水路交通枢纽之一。粤商的日用产品通过西江水路从广东运入贵港,而贵港的部分粮食和农副产品也是通过东津渡口运往广东的。而如今的渡口,只有几艘小的渡船往来,通过水路的生意很少了。
“没有车渡,水路间生意的往来很少了,很多到贵港、桂平城区的货运车辆都要绕很远的路程。”蒙喜伦说,现在村民往返于江河两岸的目的,桥圩、东津镇的村民主要是过到对岸从武乐到贵港、桂平打工,而武乐镇的少部分村民到东津镇赶圩。如果通过公路到贵港城区要经过桥圩镇,路程要多出十几公里,全程要一个多小时,而通过郁江对岸从武乐上贵港只需要40分钟左右,缩短了将近一半时间。
“这是第三辆摩托车了。”蒙喜伦正忙着登记上渡船的人数,每上一个人和一辆摩托车,都要在本子上画上一画,严格控制渡船的人数,预防超载。他告诉记者,一艘渡船限载40人,20分钟一趟,只能渡人和摩托车,现在共有渡船8艘,平时只开5艘,3艘停靠,3日一轮,节假日人多时就会全部出动。
渡改桥 解决两岸居民出行难
那么,船渡给两岸的村民带来如此的便利,能否重设车渡呢?为此,记者采访了港南区交通局综合股股长林世朝以及市交通运输局规划建设科科长宋雄光。
“东津渡口车渡于2004年停运,停运原因一是当时车渡船发生了安全事故,由于运货车辆停放位置不当引起船只侧翻,造成伤亡事故;二是渡船使用年限已至,实行报废处理。综合以上两点,港南区政府决定停运车渡。”林世朝说,东津渡口目前尚无恢复车渡计划,偏远农村渡口是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安全隐患大、效率低下等问题普遍存在,在有条件的渡口实施“渡改桥”,既保障了交通安全,又使群众出行方便快捷。下一步,贵港市将建设从武乐到东津的桥梁。
“‘渡改桥\’是解决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南方水网地区、江河两岸居民‘出行难\’的惠民之策。”宋雄光表示,贵港市将在东津至武乐建设东津郁江大桥,该项目已列入“十三五”规划。此桥长1300米、宽18米,按汽车荷载等级公路2级标准设计建设,总投资2亿元,计划于2018年开工,2020年完工,计划工期三年,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项目的建设对于改善郁江两岸的交通条件,解决港北区、港南区东部交通出行问题,对于带动沿线港口、园区、企业的发展,改善郁江南岸的货运条件,加强郁江南北两岸来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闻推荐
2016广西房车巡展玉林站,融晟·天河广场人气很旺。Photo/刘国里开盘预告近日,“极地风”再次席卷南宁。3月26日,在万象城、国贸中心、朝阳商...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