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左)在工地上组织作业飞虹桥不远的工地上,几十名工人正将一条电缆从渠沟侧下方往上拉,电缆直径十多厘米、巨沉且硬实,几十人一齐使劲,电缆也只是一点点地挪动。
片刻便汗流满面的众人中,一名中年男子似乎更为费劲,他用力拉的同时还要大声吆喝,指挥大伙劲往一处使,河南口音在嘈杂声中特别“突出”,他叫李静,项目主办人是他的工作标签,其实,在同事眼里,他身上的标签远不止一个,他是退伍老兵,一名能肩负重任的党员。
争分夺秒的老党员
曾在海军部队服役13年的李静,1999年入党,是园博园10千伏和110千伏高压线迁移工程两个项目的主办人。
接手高压线迁移任务,当时距离既定的停电迁改时间仅有两天,意味着团队必须在两天内完成埋线工作,并为高架搭线做好准备。时间紧、任务重,高压线路涉及面广,如果不能按时完成,将会影响到包括江滨路、中山路两个片区的生活用电及整个园博园建设进度。
争分夺秒日夜赶工之下,任务奇迹般完成。“在这个节骨眼上,施工、监工以及业主单位都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加班加点地去努力完成迁改工作。”李静说,工作有压力时,他就靠着在工地上忙碌来分散注意力,看着工作有进展心里才会舒服一点。
争分夺秒的老兵党员,似乎也就成了李静的另一个标记。是的,从今年农历正月十五进入项目工地以来,为加快工程进度,李静和他的同事们就没休息过一个节假日。
动力源自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在玉林安家立业,李静是一个“外来女婿”。如今,12岁的儿子今年9月将升初中,正是关键时期。可李静每天深夜回到家时,儿子已经入睡;早上出门时,儿子还未醒来;繁忙的工作让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这对父子几乎搭不上话。
李静说,由于工作忙照顾不上家里,他对妻儿充满了歉意。“特别是没有尽到一个父亲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义务。”说到妻儿,这个曾乘军舰游历过多个国家的退伍老兵不禁热泪盈眶。
之所以坚持,李静坦言,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给了他巨大的动力和支撑。
(记者唐劲梅)
新闻推荐
...
玉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玉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