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韦继川 本报通讯员 秦崇广
“零碎的田地平整了,泥泞的路面硬化、宽敞了,经常坍塌的水渠有了护堤。”5月11日,记者在容县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村——容西镇西山村采访时,村民感慨万分。
据介绍,2010年以来,容县在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下,共投入1.1亿多元实施6个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涉及6个镇25个行政村,建设规模3154.62公顷,8.6万人受益,成为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
建新拆旧,耕地复垦。2010年,容县六王镇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地质灾害。为尽快实现灾后重建,该镇地灾灾民集中安置点建设,被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列入城乡一体化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来实施,共建设了古泉、六王两处灾民集中安置点,安置受灾农民189户共604人,项目建设完成后,共节约用地6公顷,复垦受灾宅基地新增耕地13.91公顷。几年来,容县在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改变无序、分散的居住状态和粗犷浪费用地现象,全县6个项目区新增耕地104.48公顷。
沟渠成网,良田高产。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县底镇荣塘村田间的沟渠由于很少维修,堵塞严重,完全失去排灌能力,导致不少田块地力下降,地下水多的地方成了湴埌田,有的甚至无法耕种。2010年,荣塘村被列入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村,在多处田间建起了宽、深各1米的灌排沟渠。沟渠的建成,不仅降低了地下水位,而且排除了田野中的铁锈水,使全村500多亩锈水湴埌田变成了灌排顺畅的良田,其中170多亩丢荒多年的深脚湴埌田重新恢复了耕作。2012年,这些田块亩产稻谷都在800公斤以上,比上年增产五成多。
硬道纵横,交通便利。自良镇古济村大柳屯地处大山沟,虽然家家户户都建起了沙田柚园,但交通不便一直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2012年,该村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后,建起了长2500多米、宽3米的水泥硬化路,打通了大柳屯通往山外的致富路。路通了,这里的沙田柚变成抢手货,价格几乎翻了一番。眼下,有十几户人家正筹钱准备买小汽车呢。
新闻推荐
本报容县5月14日电今日,容县国土资源山林水利纠纷调处中心成立,这在玉林市属首家,对推进国土资源、林业、水利等领域重大纠纷“一站式”调处,维护当事人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秦崇...
容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